传承东方智慧,创新东方文化

高三 议论文 1134字
2021-03-12 10:45:59

毛泽东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现今社会,“土味视频”霸占了各大短视频,有假扮孙悟空的,有“披麻戴孝”的,有“装傻卖丑”的,各种低俗视频“横行”在抖音,快手等APP。网络科技的发展,男女老少都会在休闲时刷视频,这种败坏社会风气的视频对青少年一代的发展极为不利,对我国文化精神的传承有很大的冲击。我认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文化创新,更有利于祖国的艺术发展。

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千头万木春”的清新,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的更替,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才情。单霁翔是我国的文物保护学者,前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在他上任之后,故宫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在大众眼前,开启了自己的品牌之旅。在他的理解中,要搞创意,首先要深入了解人们的生活。故宫在单霁翔的带领下所做的,就是把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把情怀收集起来滋养旧日的宫墙,让它得以延续和永远矗立。那些曾经在仓库里蒙尘的“老物件”,随着科技的发展,再次走到台前,唤醒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让人们看到历史,看到艺术的精髓,这就是“文化创新”。

为什么要坚持文化创新?文化创新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樊锦诗是我国的文物保护学者,被誉为“敦煌的女儿”。她常说:“敦煌叫人着迷,我的心一直在敦煌。”她用57年的执着和坚守,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这期间,她坚持创新,积极倡导文物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引入先进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构建了“数字敦煌”,让敦煌用全新的方式长存,让更多的人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敦煌独一无二的美。作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樊锦诗为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最大的贡献是促进了祖国文化事业的发扬和传承,让芳华的文化得到升华!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文化创新”这件伟大的事业呢?屠呦呦是我国优秀的药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60多年来,她一直从事医药研究,贡献突出。她发现的青蒿素有效地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研究期间,她亲自带领团队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古籍,选择了上百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并不断进行试验。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她从古书中获得灵感,另辟蹊径,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屠呦呦团队的成功是基于他们对于传统智慧的汲取,没有对中医的批判继承,就很难有青蒿素的问世。吸取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促进现代事业的发展,在先人给我们知识的前提下,丰富更多的文化创新知识。

丘吉尔说:“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传承优秀文化,摒弃低俗文化,创新文化内容,是国家应当提倡,发扬,传承的重点内容!传承东方智慧,创新东方文化,我们都应该做文化创新的接班人!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议论文。首先,作者很好地做到了“观点鲜明”。对于“文化创新”这一议题的探讨,作者在开篇就亮明自己的观点:“实施文化创新有利于祖国的艺术文化发展”,直接、准确而清晰地传达出了自己的看法,让读者很快对文章的论述和作者的态度有所了解。其次,作者很好地做到了“条理清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论述顺序不仅梳理出文章明确的论述思路,还让论述紧密围绕“文化创新”这一议题展开,并呈现逐步深入之势,让文章极具可读性和吸引力。再次,作者很好地做到了“论述有致”:段落开头的“设问”设置巧妙,明确展现出论述思路的同时带领读者进行思考;论据的选取兼顾典型性和时效性,增强了说服力和实际意义。整篇文章主题深刻,论述到位,论调客观,文风成熟,作者思维敏捷、缜密严谨和 “声声入耳、事事关心”的品质尽展无余。很棒!目前文章更侧重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而“文化创新对传承东方智慧的重要性”体现不多,题目与结尾处关于“传承”的部分可以做删减,让文章的论述更加统一、明确。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