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甚益,国家甚强

高三 议论文 922字
2021-02-28 15:44:39

教育可以是李商隐笔下的“蜡炬成灰泪始干”,亦或是“诗奴”贾岛的“十年磨一剑”,也是《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蔡美儿作为一名耶鲁大学教授,高级知识分子,对女儿的教育可以说是非常严格,教育内容包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旁人看来甚至有些“如临深而履薄”。家教的影响小到人,大到国,国家的优良风气家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何为家教?家教是“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教是“忠厚传家良,诗书继世长”,家教是“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胡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他出生于一个旧式的大家庭,父亲早亡,母亲是一位传统女性。平时,她不但要操持家务,还要亲自管教孩子,一人承担“慈母”和“严父”这两个迥然不同的角色。哪怕生活清苦,孀居艰难,她也从未让儿子耽误学业。母亲给年少的胡适做了良好的示范,她的言传身教对胡适影响深远,滋养了他的心灵,也惠及了他的一生。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谦谦君子,全要感谢慈爱而刚强的母亲,是她的教育让胡适识大体、知进退,懂得与人为善,胡适用自己的学时为我国当时的思想进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当今社会为什么要重视家教?梁启超受祖父影响,不仅学习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知识,还受到了爱国思想的熏陶,主张“育人才”“开民智”,宣扬启蒙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为复兴国家“操碎了心”。反观“杭州弑母案”,本是一名优秀的高中生,但是却因为不满母亲的日日唠叨,向母亲举起了愤怒的铁锤,毁了一个美好的家庭,也毁了自己的人生。有益的家教,教子女以德为先,学习指导要科学。无益的家教,会让孩子深处泥潭,误己误家还误国。

那应该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家教呢?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先祖乃是唐代的名臣。祖父在世时为官清廉,乐善好施,广有名声。苏轼小时候便很爱读书,父亲对他要求甚严,经常亲自考问他的功课。母亲孝顺长辈、慈爱勤俭,十分注重对于子女的言传身教,给年幼的苏轼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成年后的苏轼虽然满腹才学,但仕途却一直坎坷。所幸他生于一片人杰地灵的沃土,家风严谨、淳厚,因此无论境遇如何,他总能持身中正、不忘本心。良好的家教,家长的示范性尤为重要,不论是苏轼,还是梁启超,胡适,他们的家人都十分重视言传身教,为他们的良好品德,尊家爱国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体罚打断父子情,身教拉近彼此心;文明话语要知礼,和谐家庭我做起。家教,于己,教人修身立心,立德立信;家教,于家,教人爱家齐家,兴盛家族,;家教,于国,教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教甚益,国家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