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高三 议论文 1520字
2021-01-23 12:19:12

有一首诗说:“九牛一毛莫自夸,骄做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这话是针对那些缺乏自知之明,盲目自满的人说的,但对于我们正确地对待生活,塑造自己良好的交际形象和性格品质,也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人的学业无止境,无论潜心自学还是向人求学,没有谦虚的态度就不会有长进。人生道路曲曲折折,要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游刃自如,健康发展,没有虚心、诚恳的态度同样是不行的。“成由谦逊败由奢”,有了谦逊的态度,才会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有了努力的方向。

有不少人为了使别人赞同自己的意见,就喷喷叨咧地说个不停,使别人根本没有说话的余地。尤其是推销员最易犯这个毛病,一味对顾客夸耀自己的货物如何好、使顾客没有插嘴的余地,其实这是最错误的做法。顾客有购买的念头、才挑别货物,他批评这些货物,不必与之争辩,选定之后、他自然会购买。若是你和他争辩,就如同指资顾客设有联光,不识好歹。顾客受此侮辱,肯定到别家去了、岂不白白损失了一笔生意?

因为当人家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时,人家绝不会接受你的意见,也根本不注意听你所说的。所以我们应鼓励别人把意见表达出来,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

牢强太盛防肠断。生活本来就是不如意的事要占很大比例,你到哪里去找一个圆满的世界?已经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无论米谷糟糠,总是要自行消化的,岂能吐出来让别人心情难受?抱怨通常没有价值,只有一种例外:你想让某人知道你的想法,却不便当面说,想让眼前这个喜欢多嘴饶舌的人带话过去。

这两样东西,将暴露自己的意图和弱点。对方也许是朋友不是敌人,不过就怕他受敌人利用。

偶有一些人,“心底无私天地宽”,敢说就敢做,敢做就敢当,没有什么隐私,也不怕受损,“事无不可对人言”。

这种人都是遍体鳞伤的英雄,10个人中大概有9个不敢自认是这种人,也没有“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心理准备,所以话到嘴边,留下这要命的半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人们都是根据有限信息进行思考并形成想法,在信息残缺不全时,会形成偏见。加上感情倾向与情绪作用,会使自已的见解偏得更厉害。正如索罗斯说:“我们对世界的所有认知都有缺陷,因为我们无法透过没有折射作用的棱镜看待这个世界。”

在社交场上,你时常可以看到你的一个朋友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得起劲,此时,你可能会有加入进去的想法。

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的话题是什么,而你突然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也许因此话题接不下去了。更糟的是,也许他们正在进行着一项重大的谈判,却由于你的加入使他们无法再集中思想而无意中失去了这笔交易;或许他们正在热烈讨论,苦苦思索解决一个难题,正当这个关键时刻,也许由于你的插话,导致对他们有利的解决办法告吹,到后来场面气氛就会转为尴尬而无法收拾。此时,大家一定会觉得你没有礼貌,进而都厌恶你,导致社交失败。

许多不懂礼貌的人总是在别人谈着某件事的时候,在说到高兴处时,冷不丁地半路杀进来,让人猝不及防。这种人不会预先告诉你,说他要插话了。他插话时有时会不管你说的是什么,而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有时又把你的结论代为说出,以此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口才。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说话的人顿生厌恶之感,因为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

有位杂志社社长,不管是什么场合他总喜欢装腔作势,故意地降低自己的声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他也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传。然而不论他再怎么装腔作势,夹着再多的暗示性话语或英语来发表高见,还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同。而这位仁兄所出版的杂志或周刊,也永远上不了台面。

他所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这是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喜欢来评判。当他一开口说话,旁边的人就说:“天啊!又要开始了。”然后便咬着牙,万分痛苦地忍着。这和说大话、吹牛并无不同。自己本来没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会被人看作是虚张声势的伪君子。

在朋友关系中最令人敬而远之的,就是那种总是不懂装懂的人。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拾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