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诚信”。
“《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西京杂记》中提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青厢杂记》中写道“诚之所感,触处皆通”。的确,诚信从古至今都有迹可循。
“言忠信,行笃敬”。商鞅“立木为信”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商鞅变法顺利推行,最终完成了强国的大业。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终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落得个被逼自刎的下场。可见,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足之本。
“诚者天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周恩来鞠躬尽瘁,焦裕禄不辞辛苦,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戚继光横扫倭寇,他们诚信于祖国,诚信于人民,为民族的未来画上了美丽的蓝图。
诚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条连接友谊的线索。诚信于友情,李白高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韦应物叹道:“相送情无限,沾襟此散央”王勃感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瞧,元稹、白居易共看夕阳,互勉互励的画面多美!
欣赏了古人们的诚信,现在让我们回到21世纪。“诚信”即诚实守信,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在生活中,诚信好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瘦肉精、注水肉、地沟油......接踵而至,让我们感到熟悉可又给人一种陌生感,一直是热点,又好像一直在被忽视着。
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个人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我们应该在实际行动中去诠释诚信,诚实守信,遵守诺言,说实话,办实事,扎扎实实,实事求是。诚信和诺言不仅仅是几句话,如果你说了,但是没有做到,那它们就是宣告你将失去美好东西的判决书。
希望以后做买卖的不用假货,借人钱的记得归还,许下诺言的记得遵守。
一个人要讲诚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善,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共建和谐美好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更加离不开诚信这股力量,一个讲究诚信的国家和民族,可以赢得他国的信任和支持,利于形成和谐的国际关系,讲诚信,也是大国风范的一种体现。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愿我们与诚信同行,且行且珍惜。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整体写得很好,表达了对诚信这一传统美德的尊重和肯定,也有对现实诚信危机的深刻反思和呼吁,其结尾也有积极的建言和祝愿。文章中引用了名人事迹和现实事例,这些都有助于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可读性。另外,文中还有一些对诚信的定义和理解,例如“诚信为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善的基础”、“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等等,这些都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和内涵。此外作文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具体案例或事实来支持论述,这样可以更为生动地阐释诚信的重要性和应对现实诚信危机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