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之心为灵犀,口为矢箭即知己
知己化矢口已,即寡人之矢口,真言直语待彼人,彼人亦以待鄙人,心相通,即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题记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得遇知己乃人生一大幸事。然而路途漫漫,“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真正可称得上知己的又能有几个人?
人怀知己之乐趣,即心有灵犀之感。伯牙一日抚琴,欲奏出峻峰之岁月、雄壮之音。琴音如泉涌,钟子期驻足倾听,若有所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伯牙闻此,心弦震动,随即又平静如初。抬眸间,子期的盈盈笑颜映入眼帘,二人心意相通,就此定格。二人再无初见时的相互试探,取而代之的是从容坦荡、敞开心扉。伯牙再次抚琴,琴音时而如潺潺流水,或是皎皎明月、依依柳絮,令人如痴如醉……
人怀知己之幸运,即人间之温暖情怀。廉颇因相如封为上卿而暴跳如雷,举于半空的手青筋暴起,如下山猛虎般捶砸书桌,须臾发出狮之怒吼:“蔺相如,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皆因汝起,吾堂须眉………故吾无计可施?谬矣!”镜头一转,廉颇褪去衣裳,背负荆棘,席地而跪,不失豪迈地说到:“汝以辽阔胸襟待鄙人,何情何事皆出于吾之上矣,自愧弗如。望受小人一跪。”蔺相如并无厌弃,而是深明大义地将其扶起……热泪盈眶间,凄凄泪眼、忧郁愁恨已不复存在,赵国亦因文武之融合而愈发强盛。
人怀知己之感动,即彼人一往情深。鲍叔牙对管仲极为看重,他初见管仲,无须多言便断定其为栋梁之才。管仲自幼于寒门萧瑟里生长,本不会重用于朝廷,鲍叔牙却向齐桓公力荐,助管仲走上仕途之路;管仲在战场总处于最后的位置,世人皆说他贪生怕死,唯有鲍叔牙理解他,是担心家中老母无人赡养;管仲与鲍叔牙做生意时,总要贪些小便宜,而鲍叔牙仍一再支持,认同…自此,“管鲍之交”流传为一段佳话。得一知己,无条件信任、支持你,三生有幸。
人无知已可悲凉,人怀知己可赞歌。贾府门里,贾宝玉不学无术,后人皆以“宝玉”为讽,嘲笑不读诗书的人…可知,在纨绔的表面下却有不一样的思想,在那个黑暗的封建时代,宝玉憎恶于被世俗枷锁所禁锢,不想同流合污,众人皆难以理解,唯有黛玉是那一方净土,理解他心中所求。可惜木石前盟终流逝,黛玉早早含恨离世,独留宝玉一人孤寂于世。
我叹屈原不遇知己而投身汨罗江;也惜陶渊明无人解其心而“采菊东篱”,也惋韩愈进谏被贬三千里难觅伯乐。“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人的一生无论贫富贵贱,总是要有二三挚友才算死而无憾,只盼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遇到独属于自己的钟子期,在艰难岁月里为彼此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