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叫:午日节、龙舟节、浴兰节。
端午节源自中国。起初是因为屈原的国家即将被灭亡,屈原痛心疾首,感觉自己无能为力,只能含恨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便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纪念屈原的人们,担心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将糯米做成粽子,投入江中。所以,时至今日,延续下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的花样可多了,有肉馅的、八宝馅的、蜜枣馅的……
我还会做粽子:先准备一碗糯米,拿几片竹叶,把糯米包成三角形,再用绳子缠起来。放在锅里蒸几分钟就好了。
我还分享了粽子。
在端午节的时候,大家除了吃粽子,还会赛龙舟。
屈原死后,渔夫们划着船只,争先恐后的去打捞他的尸体。可始终一无所获。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都会在江上划着龙舟,驱散鱼儿。
现在,人们也把赛龙舟看成一种强身健体、团结一致的竞赛活动。
龙舟的外观长得像一条龙,做工精致,五颜六色。一个人在前面打鼓,十几个人在后面划船,好玩极了。
端午节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节日,可以包粽子、分享粽子、看赛龙舟。更因为对屈原的纪念,提醒我们要爱国!
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以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
端午节有很多习俗。没到这一天,人们都会把艾草、菖蒲插在门窗上,就可以驱赶蚊虫,或是煮上一锅艾草水给孩子们洗澡,可以防止蚊虫叮咬。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赛龙舟是为了捞救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里,是为了让虾鱼吃饱,便不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奶奶就会早早的买来粽叶和糯米包粽子。奶奶先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再把准备好的糯米,红枣,花生,腊肉等塞进去压紧,然后把余下的粽叶折成一个帽子行,用棉线捆结实,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蒸上几个小时,满屋的清香足以让你垂涎三尺,奶奶每次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有素的,有肉的,而我偏爱肉粽,它入口即化,美味多汁,肥而不腻。和粽子下肚,满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是一个热闹而又充满喜悦的节日,我爱过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