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寨里的外婆

高三 叙事 1160字
2022-04-23 08:50:02

云南普洱澜沧县勐根寨是母亲的家,我的第二故乡,也是外婆一辈子生活的地方。虽说离城里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外婆却很少走出寨子,外婆淳朴、善良,一直温暖着我的心。

儿时的记忆零零碎碎,六岁前在勐根寨的日子却能清晰浮现眼前。记忆里,家门前的菠萝蜜树依旧是高大的,撑起了无数个夏天,我在树下蹒跚学步,咿咿呀呀。当时父亲忙于村公所的工作,母亲又在村外教书,外婆便农闲交错地来照顾我。长大一点,她又带我去田野认种瓜果,尝山茅野菜;去山腰摘茶,林间采果。山间白云皑皑,轻纱似的薄雾还未来得及被微风驱散,晶莹的露珠湿漉漉的,每一朵娇嫩的花也被细细打扮,还有山间叮咚作响的清泉,都无一例外,拼接成我与外婆做伴的快乐日子。就这样,她用欢笑和山野带我欢快地度过童年。

每每夜幕降临,城市暂歇喧嚣,村寨里便热闹起来了。炊烟好似缭绕房檐,外婆祭灵供奉后,将菜呈上桌:过年时腌制好的腊肠、清炖的土鸡、鲜嫩的甜笋、酸辣的傣家酸菜……样样都勾人食欲。她不太爱说话,也不问我们好不好吃,只是浅浅地笑着,不时为我们盛饭,往桌上的菜碗里添菜,笑着看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拍拍我们吃得圆滚滚的肚子。晚饭之余,外婆又立即忙活起来,将一天所摘的茶叶从竹篮里倒出。看见我走进,她直起腰抬起头,冲我挥挥手,这时夕阳刚好照在她的脸上,照在她脸上的皱纹,有了半明半暗的岁月的色彩。她跪在晾晒的竹篾笆上,将青绿的嫩茶双手捧起,顿时茶香四溢,宁静的村寨弥漫起挥之不去的清香,她长跪在地,手捧清茶,长嗅茶香的姿势在我的脑海中定格成美丽的图画。

日往月来,又是一年春节,我回到山寨。外婆的身板皱缩不少,岁月催人老。她依然有忙不完的活儿。她像是被现代生活遗忘的那个人,在山水之中行走,在青翠的茶山劳作,劳碌却又活得悠然自得。外婆总牵着我的手絮叨,她从未进入学堂,但她一直觉得她做了最该做的事,把她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妈妈送到大山之外,让她接受了教育,又回到山寨所在的乡镇让许许多多山寨的孩子能读更多的书。

现在,每次开学离家,外婆都会放下一切农活忙事,和父母一同送我去机场,偷偷将一沓皱却整齐的钱塞进我的书包里,那里面是她对孙女求知的祝福和期盼。她从来是目送我登机,听着飞机入高空的渐弱尾音才肯安心离去。还记得疫情的头年,一个陌生的头像加了我的微信,居然是她,而当我激动地拨打视频要求通话时,她接了起来,我看到了她慈爱温暖的笑容,她兴奋地说看到我真好……后来,她的进步让我狂喜,语音留言,甚至朋友圈点赞,那一个个的小爱心,是外婆最朴实无华的爱。在那一个个小爱心里,我真正进入了外婆的内心,明白了她的用心。她的追求,无论何时都暗涌着一股伟大的力量,生生不息,萦绕在孩子们的身边。

我依然记得夕阳投射在外婆的皱纹里那黄晕的光亮,那不是夕阳西下的无奈与叹惋,而是一个质朴而又伟大的女性对爱与光的永恒期盼与追求。

教师点评:小作者描写的“外婆”,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爱的唠叨,而是以小爱写大爱,将“外婆”优秀的品质写出来了。文章以时间为序,从“儿时”写到“现在”,遣词造句十分讲究,用词质朴却又不失风骨,描写儿时场景时,似乎写出了无数个梦中的田间景象,美丽而又真实。写田间瓜果,野菜,山间白云,微风,让读者身临其境,读来便觉心旷神怡。但当读者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心里下意识认为文章所写的只有外婆在村寨里的景象,认为外婆是一个勤劳、质朴,却不会与外界交际太多的形象时,小作者笔锋一转,告诉读者“可不止如此”,外婆也会放下一切农活忙事,只为了送“我”去机场;也会接收新事物,只为了能与“我”联系,“外婆”朴实的绝不只是做事的态度,还有那对儿孙们永远牵挂、默默付出的爱,村寨外的“外婆”亦令人动容。“村寨里的外婆”这一文题的设计也颇具深度与内涵,村寨,是“外婆”一辈子生活的地方,那是她最熟悉、舒适的环境,“村寨里”不是个形容词,却是对“外婆”最好的形容。有情感表达,有情节设计,有情境烘托,实乃不可多得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