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麦场

高三 叙事 674字
2022-04-21 15:27:33

小时候,望着金灿灿的麦浪翻滚,闻着着空气中麦子的清香,真是一件欢快愉悦的事。

小麦说熟就熟,一天一个样,收晚了麦粒就会掉在地里。收麦是件大事,需要全家老小齐心协力、分工协作才能完成。

第一天,天刚蒙蒙亮,父亲就带着全家人去割麦子。大姐把割下的一堆堆麦秆扎成捆,母亲、二姐把扎成捆的麦秆装在架子车上运回麦场。手工割麦、捆麦、装车和运输,都要耗费很大的体力。我们常常天不亮就要下地干活,从早上一直干到中午,累了就在树下躺一会儿,饿了就吃点自备的干粮。

我提着藤条编成的篮子,在麦地里来回穿梭,拾起掉落的麦穗,可一不小心就会被麦芒刺到。母亲说:“你拾一篮麦穗,我们碗面里就会多几个白馍馍,拾得越多白馍就越多呢。”在母亲的鼓励下,我干得更加卖力了。

吃过晚饭后,父亲就要守在麦场“看场”了。“看场”不是为了防贼,而是为了防雨。若夜里有雷雨,父亲就要及时用塑料布遮盖麦摞,保护弥足珍贵的粮食。

第二天,全家人在父亲的催促下都早早地来到麦场,把麦摞扒开,将麦子均匀地摊开晾晒。中午,父亲牵起拉着碌碡的老黄牛,沿着麦场一圈一圈地来回碾压。到了下午,全家人再把碾好的麦子秸秆和麦壳、麦粒进行分离。忙完休息的时候,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喝水,只有父亲时不时注视着树梢。只要树梢稍有摆动,父亲便迅速铲起麦粒扬到空中。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颗颗饱满的麦粒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第三天,父亲和母亲把麦场一分为二,一半晾晒新麦粒,一半将没有碾的麦捆重新摊铺、碾压……若遇到阴雨天,地里和麦场的麦子就会发芽,发芽的麦子在品相和口感上都会大打折扣,做成的馍馍难吃,麦粒也卖不上好价格。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农村再也不用镰刀收麦子了,使用农业机械就能把干净的麦粒晾晒到平整宽敞的水泥路面上。乡亲们日子好了,白面馍馍也不再奢侈,儿时的麦场,如今只留下数不清的回忆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