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孙刘联盟,北抗曹操,赤壁之火,驱散了旧时代的迷雾,从此三国鼎立。若无这孙刘联盟,刘备恐怕会被灭掉。因为这时候的曹操一心想吞掉荆州这块肥肉,势必要消灭刘备。这时候,诸葛亮挺身而出,自请去江东求救。
此时的江东,孙权在观望,他在犹豫。救,不救?
其实,江东集团的鲁肃早已发话——必须救。时北强南弱,刘备若被灭,东吴也自身难保。这番话,孙权很是同意,只是,他还须找点底牌,不打无准备之仗。事实上,孙权行事一直小心谨慎,绝不轻举妄动,而这恰又是成就帝业的一大重要品性。不像那些意气用事、不顾后果的人,孙权的种种行为保住了东吴几十年的太平,肆意妄为只招来众叛亲离,就拿项羽吧,焚秦宫,掠珠宝,夺美人,杀义帝,最后还不是被刘邦灭了。所以,凡事小心谨慎为好,在这个隐私可能随时会被揭露的网络社会,更显得尤为重要,指不定哪天你就栽在黑客手里,五位数在眨眼间已变到了0,那也可悲。
赤壁的火成功引燃,曹操狼狈,孙刘暂歇一口气。
只是,十几年后,天下形势大变,关羽失荆州、走麦城,曹操去世,曹丕、刘备称帝,孙权称王,孙刘联盟也走到尽头。可是,刘备刚愎自用,在张飞被杀的情况下,执意发动对孙吴的夷陵(猇亭)之战,结果兵败。
此时孙权已向魏俯首称臣,赞同曹丕代汉自立,一反当初匡扶汉室之诺。不能说他没良心,因为汉大势已去,乱世出英雄,才得天下。相反,孙权还有可取之处。他沉得住气。前面说到,曹刘相继称帝,惟独吴没有。为什么,孙权谨慎。不到万无一失的时刻,他便“强忍着“不称帝。不过,他也沉得住气,直至曹丕死后,他才加冕称帝。若换了旁人,恐怕早已心痒痒了,不顾时势地要享受一下这当帝王的滋味了吧。的确,正因为孙权的沉稳,孙吴成为了三国之中最后亡国的。俗话说,宁静才能致远;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快节奏的生活已渗透到每个人的内心,难免内心浮躁、乏味,这样的人,在哪个领域恐怕都无法取得很大的成就,不如学学孙权,给自己的心灵来一针镇静剂,更会有别样的喜悦吧。
说到这儿,我们已经见识了孙权的谨慎、沉稳,或许会有人说,孙权就是一条“变色龙”,一会儿跟刘备联盟,一会儿又向曹丕示好。其实不然,易中天曾说到:审时度势,不等于不要原则。没错,他是这样评价孙 权的。更何况后来曹魏多次要他送儿子作人质,他从不答应。“卑躬不屈膝,屈膝不变心,有傲骨无傲气。”易老先生这样总结道。
哈哈,这是怎样一个孙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