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凉,怎斫吾心所向

高三 写人 1260字
2022-02-10 09:05:11

巴山夜雨,渐起。

我伫立窗前,一袭青衫,一卷书稿。秋雨织上了夜幕,湿了雕花窗棂,湿了手中书稿,湿了身上青衫,湿了我心。当天地苍茫一色,我似孤寂一人,那些酸苦陈杂的记忆,渐涌上心头。朝堂上背信弃义的骂名,同僚中不着声色地排挤,党派间暗潮汹涌的争斗,终把我推向这巴山楚水凄凉地。我苦笑,纵有八斗才高,纵有兼济天下之梦,终有何用?一腔热血,抵不过时运不济岁月虚枉。

拾起桌上有些发皱的书信,自他如舞倦了的枯叶一般栖在我的桌上,我已不知翻看了多少遍。纸上工丽娟秀的笔迹,是过时运不济岁月虚枉。人交而来与我孤灯寒夜中的温暖慰藉。远在长安的你,掰指算我承诺的归期,是否因此画损了眉梢,点错了斜红?长叹一声,我取笔蘸墨,当为远在长安的妻儿写封信。

笔尖顿于纸上,然迟迟未动。你问我的归期,又让我如何作答?北归,似是无望。难道要再拟一个虚假归期换你片刻心安?可如今,我亦厌倦了。我厌倦了等待,厌倦了岁岁年年的山南水北相望相安,厌倦了一人剪烛,将那西窗烛火明了渐暗,暗了挑明,厌倦了梦中与你拊掌相坐相谈甚欢,你的容貌总是模糊了又清晰……我不愿再等。夜雨中有子规泣血,一遍遍告诉我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我宁愿弃了功名,弃了庙堂,宁愿平凡,亦不愿在这巴山夜凉中受这忧思之苦,哀愁之痛。我愿辞官,做一个平凡的田舍郎,再不顾天下黎民,换来春花秋月与君度。此后再无党争,再无排挤,再无流言,唯有妻儿的顺从相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只是我年少无知的梦幻,谁年少时没有几个狂妄无知的念想呢。这可以随着纸上几字被轻易抹去,了无痕迹,只要我于素笺上,落上几行……

“啪!”桌上红烛突发出一声爆鸣,笔尖蓦然停住。许是蜡烛燃的太久,灯花未剪。那一瞬,我说服自己,我已有莼鲈之思,已愿归去来兮,可是无所望的沉寂,我当真甘心?

风尘路与温柔乡,蟒袍笏板与妻儿绕膝,孰是孰非,孰对孰错?我起身剪烛,思绪流转。动身前往巴山的前一夜,我无言剪了西窗烛花,回首问你,随我至今,可曾悔过?你的回答至如今仍字字清晰。你言,大丈夫当兼济天下,立足四海,心付苍生,纵使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虎落平阳龙陷浅滩,亦有重登庙堂之迹,把盏临风之时;你言,君子屈穷心不穷,心之所向,不可轻弃。

我猛然掷笔。那日你送走的,绝不是临阵脱逃的士兵,而是铁骨铮铮,不轻言失败与平凡的国之良材。我起身,雨中微凉的空气将我扑了个满怀,心中霎时一片清明。逸豫亡身,销骨蚀志,时至如今,方才懂其真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心系众生,年少心之所向,绝不会以向往平凡之借口,溺亡在这上涨的秋池之中。

一阵脚步轻快,门外走进书童。手捧包袱,那是一件件过冬寒衣。明月楼高制寒衣,未有一言相送,只因你知我,知我素履而往不惧苦厄,只为吾心所向。

窗外雨势渐急,窗内烛火明亮。答复,答复,不甘于平凡,不困于虚妄,天地生吾有意,何能辜负天地?几行行楷落于纸上,不负天地,不负苍生,不负你。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携了书信,揣在怀中,推门而去,寄书,寄书,我奔向驿馆,雨湿了我的鬓发,湿了我的脸颊,湿了青衫,湿了鞋袜。今夜,我的相思如一江春水,溢满潇湘,争相恐后地北去,奔涌向你。今夜,兼济苍生的梦想,随凉夜秋雨,渗入骨髓,溢满心房。我将不惧流言,不畏排挤,一步步走向朝堂,堂堂正正地回到你身边,为了我的梦想,你的期盼,不甘平凡。

黎明既至,巴山楚水,光华宛转,映照着吾心所向,山河迤逦。

长安深宅内,你展信细读,笑意嫣然,美目流盼—我已知晓。待重聚之时,促膝长谈,今夜,我有相思与选择,吾心所向,再未摧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