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高一的历史老师

高三 写人 915字
2021-02-03 10:38:25

苏洵有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遇事镇定自若,稳如泰山。这便是中年男子的魅力所在。没有青年的稚气,没有老年的暮气。

然而不知为何,如今的中年男子已经面目全非,甚至被贴上“油腻”的标签。在我们学校里,很多中年男老师把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我高一时的历史老师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他是拥有“迷弟迷妹”的气质男神。

历史老师身形修长,身姿挺拔,总是西装外套。冬天身穿长款大衣,他从容大步地迈进教室时,被吹起的衣角,让我想起了历史课本里,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的插图;他的五官虽说不说精致,但也有刀削的轮廓;他戴着黑框眼镜,笑容内敛,斯文又精明。历史老师不同于其他“头上搔更短”、“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凭借他的气质与才华,斩获了众多“迷弟迷妹”,获得了深深的喜爱。

在我们班,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喜欢他,还有几个男生放言“为了能听历史老师讲课,我要选文!”

文理分班后,他不再担任我们的历史老师。但我所在的理科班,仍然在再流传这他的传说。“以前我们班给他的评价都说A”。他确实深受学生的喜爱。

他是幽默有内涵的“说书人”。

他的才华体现在哪里呢?他最具有魅力,最深深吸引我们的,便是他上的历史课了。有人说,让学生听话的首要原则是能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佩服。

还记得讲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那一讲,他带着笑意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虽然也穷,但老毛没事就爱往非洲那帮比我们还穷的国家送东西”。

我们静静听着,仰着笑脸看他。

“送衣服,送枪,还帮修铁路。所以……”他话锋一转,“在联合国表决会上,一只只黑手举了起来。中国,通过了 ”画面感太强,加之他诙谐的语言,我们哄堂大笑,充满了快活的氛围。

他扬起嘴角,待我们静下来,手指点点课本,意示我们看课本,我们默契地低下头,“就是课本里那帮名字很长的国家吧”,我们看着课本上的“阿尔巴尼亚”又笑笑,印象深刻。

讲文革时,他先调侃:“有一天你站在教室外看风景,看天要下雨。你说句‘要变天了’。后面马上有人给你来一棍子,然后拉你去批斗……”我们被他幽默的语气逗笑,但很快又严肃了下来,“文革可怕到什么程度?每个人都相互猜疑,相互批斗。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甚至儿子还拉老爸去批斗。”

他开始说课本上没有的、残酷的历史。

他就好像一个民国时期,身穿长衫,把玩折扇,幽默又有丰富内涵的说书人,他能把课本枯燥的文字,根据他的描述,变成一个个印象深刻而又鲜活的场景。又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识为我们拓展课外历史知识,让我们更好了解课本外的历史。

至今,经过他上的那个文科重点班时,仍然想再听一听他上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