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如故人。

高三 写景 2246字
2022-02-11 13:47:10

走进山水之城桂林,花香一浪一浪地袭来,潮水般将我的身体淘洗了个遍。在桂林,无论是山岭上、水岸边,还是小区、公园,抑或马路两边、房前屋后,到处都种有桂花。微如粟米的花朵,开得满枝满丫,一座城浸在香里,缠在香里,果真花香动全城啊。

在这天高云淡的初秋,我蹬着浓稠的香气,去看山,去访水。一向以为,有山有水的地方,便有天然的灵性。其实,亦无须远去,山水就在城中。

缓步四下闲走,一抬头,前方有几户人家,白墙青瓦的屋顶升起袅袅炊烟,屋后是幽幽青山。或是你正在公园里漫步,走着走着,与一座山迎面相逢,竟有旧时相识之感。那一瞬间你会觉得,它守望了千百年,仿佛只为与你相遇。

桂林的山大多不高,不过两三百米的样子,却都峭峰挺立、玲珑秀拔。山前一条玉带河,澄清如明镜,山临水而立,宛若当窗理云鬓的女子,一弯微漾的碧水,倒映出她绝世的容颜。

可别以为这里的山好攀爬,很多登山爱好者来到这里,也只能望崖生叹,抱憾而归。桂林的山集奇、险、秀、幽于一身,她端庄自持,洞悉世事却又缄默不语,冷静而自尊,带着凛然的果敢与决绝。恰似云端走下的美人,纵近在眼前,却只可仰望。

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独秀峰……每一座山都有动听的名字,有着动人的传说。倘山中有洞,别有洞天,则是另一番奇观。位于桃花江畔、光明山腰的芦笛岩,就是一个充满奇幻的去处。地下龙宫中的石笋石柱,幻化成狮、虎、鸟、猴、龟,乍看犹如活物般朝你扑来。

行走在桂林,我常被阵阵花香牵住脚步。花充当了向导,翻滚而来的花香让人有些昏昏然、茫茫然,有时想去左边看风景,偏被花香引到右路上。好在桂林处处是风景,步步皆如诗,那山那水,竟似桂林人养在城中的盆景,日日相对,从不厌倦,养心亦养神。

到了桂林,阳朔是必游之地,要不怎么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说呢。乘船沿漓江去往阳朔,沿途八百里水路、江面宁静而清透,坐船上竟觉不出摇荡。在船舱里没停留多久,我就迫不及待地登到甲板上观景。山水如画,满目锦绣。面对这一江秀色,眼睛竟有些不够使似的,很多游客举起相机拍照,只想留住这山光水影。漓江的水因深浅不一,呈现出或绿或蓝的景象,时而淡绿、碧绿、墨绿、苍绿,时而微蓝、深蓝、蔚蓝、湛蓝,江面如同一块调色板,你所能想象到的绿和蓝,都能在水中调和出来。且无论如何变幻,只一味干净清透,波光闪烁,如宝石一般晶莹明澈。

这里的山也都不高,有的才四五十米,缠绕在层层水雾里,深浅浓淡不一,如一幅水墨淋漓的山水长卷。更奇的是俯瞰水中,山峰倒影时隐时现,如梦如幻,真应了那句“船在青山顶上行”。“看呀,崖上有天马奔腾!”有人兴奋地叫道。原来是到了九马画山,当然能数出几匹马来,要看个人机缘的。

再往前进入兴坪境内,我抬头望去,远远地漂来个竹筏,上面站着位身穿艳丽壮族服装的女子,轻松地撑着竹篙,几只鸬鹚在水中钻进钻出。少顷,她把竹篙一横,鸬鹚飞落在上面。掰开它的嘴,有鱼儿吐进竹篓里。在中原长大的我,第一次见到这情景,赶忙举起相机拍照。照片中迷蒙的远山、碧绿的秀水、江面的竹筏,构成一幅精妙生动的油画,连山上高大茂密的凤尾竹也枝叶可见。漓江两岸多植有风尾竹,树高而直,摇曳生姿,似女子挥袖长舞。

这时,蒙蒙水雾化为细雨,沥沥地落在江面,绽开清凉的笑颜,在水中荡起涟漪。天地间像挂着一个宽大的水帘,游人渐渐散去,留我独立在船头,悠然地撑一柄伞,欣赏起雨中的景致。忽听到一阵歌声踏水而来:“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弯又多…”声音空灵清越,缠绵低回,如珠玉相击,如雨落瓦檐,如风穿竹林,如月落寒潭………

这婉转清亮的歌声,为雨中的江添了情致与回味,直听得人心底激荡起一片柔情,以至船停靠到岸边时,我仍沉浸在其间。下了船,去寻访一棵树。在金宝河畔,我见到了那株被当地居民称为“神树”的千年古榕树,树干道劲,瘤节盘错,要十余人牵手才能环抱住。榕谐音荣,有兴荣、兴旺之意,古榕树被千年的风月照拂过,似一柄巨大的绿伞,庇护着一方百姓。

时光了无痕,多少旧梦湮没烟雨中,有谁还记得那些挂在瓦檐上的故事,千年的风雨早已冲淡了悲喜。然而古树是岁月最好的见证者,它们活得那么从容与坦荡,虽默然无声,胜却千言万语。

我轻轻地走近它,抚摸它的筋骨,祈愿它的护佑。相对于树,人如大地上行走的花朵,在城市间从流飘荡,却找不到回乡的路,已失却了对根的记忆。

到了阳朔,晚上自然要去漓江水畔的西街走一走。沿街可欣赏古色古香的桂北民居建筑,走累了,进到一家店内,坐下来品桂花糕、喝桂花酒,或吃一碗糯滑香醇的米粉,感受当地人的闲适生活。据说徐悲鸿曾居于此,阳朔的山水浸润着大师的艺术情怀,潘庄成了其独思静悟的处所。他挥笔画下著名的《漓江春雨图》,还在《南游杂感》中叹道:“世间有一桃源,其甲天下山水,桂林之阳朔乎?……江水盈盈,照人如镜,萦回缭绕,平流细泻,有同吐丝。山光荡漾,明媚如画,真人间仙境也!”

沿街两边高挑的大红灯笼,缠绕在屋檐上的绿色藤蔓,衬着这条阳朔最古老的街巷。这里是适合怀旧的休憩地,也是东方文化的融汇处,既热闹繁华,又清雅闲趣,成为小镇人无论走上多远多久,都无法忘却的精神原乡。

从西街出来,偶一扭头,碧莲峰如盛开的莲花,荡漾在清莹莹的江水中,山水相依相傍,是如此浑然天成。彼时,倒真的是不愿做神仙,宁可做个恬淡的桂林人。

在桂林,与山水相逢,犹如故人相见。翻开卷卷山水,山如眉毛一样娟秀,水如眼波一般莹透。从山眉水目间,看四季的表情,看时光的流转。我多想就这样与所爱的人一起,守着一座城,与岁月相携,共度生命中的清浅时光。

教师点评:文章有两大亮点。一方面,作者罗列了桂林的万千风光,取景的多样性让文章极为充实、丰富,却不显凌乱、纷杂。这是源于作者在规划叙述、铺陈内容时对条理和线索的注重——脚步、时间均“为我所用”,浏览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也“依次上阵”,作者所到之处便连成了清晰的游览路线,作者的所见之景便由文字营造出了空间感与画面感,作者探访、游览、深入感受桂林风光的过程,便恰好变成了文章在我们眼前显露“面貌”的过程。另一方面,作者带着“见故人”的心境开始了自己的桂林之旅,因此眼见每一座山、捕捉每一处景、感受每一段体验之时,都带有欣喜、亲切、投入、满足等心情,文章便融情于景自然,寄情于景巧妙,颇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味在其中。内容出彩,情感饱满,文章极富美感与意境,也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更代入感十足,让人流连、让人沉浸。而我们也应体悟——能够引人沉浸,是因自己早已沉浸,能够渗透情感,只因倾注情感,能够感染人心,皆因自己用心。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