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能无所追求,这是普遍性、共性;但每个人的目标又各不相
同,这是特殊性、个性。有人无非是希望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漂亮的住所;有
人只是渴求能够小有名气,或者多有钱财;也有人孜孜以求着舒适的工作高
雅的衣着……这种追求,只能称之为“贪欲”,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是地地道
道的“猪栏”生活。这种目标虽然能够轻而易举地达到,但他们是空虚的,内心极不充实。让我们将历史的笔记翻到1933年,看一看鲁迅是怎样生活、他的目标是什么吧。
当时,鲁迅在会见英国作家萧伯纳—这个资产阶级政治流派的首脑人物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姓周,名字叫周树人;又姓鲁,名字叫鲁迅;可是我还有第三个姓,那就是“社”,名字叫社会主义。我将来可以不姓周和鲁,而只姓“社”。因为社会主义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是一定胜利的。多么敏锐的目光!多么英明的论断!多么崇高的追求!鲁迅在当时的世界上,已经是大有名气,如果他坐享已得成绩,对外界不闻不问,也是完全可以的,何况他所选择的目标是白色恐惧下的中国统治者最反对、迫害最甚的。
起初鲁迅只是想挽救那些像自己父亲一样因医药昂贵而悲惨死去的中国人。
进而他逐步认识到,中国人所以愚昧,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远大的志向,因此就毅然地弃医从文,力求用笔墨来刷新人们的头脑。在探索中,他找到了党,发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他们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具有着不可抗拒的强大的生命力。看到了社会主义必定能实现的伟大规律,他决心跟共产党走,坚定地信仰社会主义。他把准星瞄向了更高的目标!
他把誓言刻在了中华民族的一个赤子之心上!
当飞蛾扑向灯火、扑向光明的时候,它不知道自身的燃烧;当独角兽奔向泉水的时候,它不知道前面有弓箭;而鲁迅他明知道前面有大火、有弓箭,却依然向前奋进为了“让世界在我死去的时候比我出生的时候更美好”,鲁迅不息地战斗着,顽强地拼搏着:他置生死于不顾,积极为党翻印材料,运送文件,传递消息;他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了解情况;他在报纸杂志上大胆地抨击
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赞颂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贵品格,讥讽、嘲笑反动
政府的昏庸无能;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情况下,他将革命党人掩护在自己
家中,甚至反锁房门,去参加英勇牺牲了的烈士的追悼会;他宣传真理,鞭挞谬误,表现了一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的大无畏的高尚品格。现在,我们青年人是否可以反躬自问、静夜扪心,我学习了鲁迅的什么?我继承了鲁迅的哪
如今,社会主义实现了,人民过上了好生活,我们也可以告慰鲁迅先生,使他能安然瞑目于九泉之下了。
鲁迅给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每个人,活着,就要像鲁迅那样:把准星瞄向更高的目标!鲁迅可以姓“社”,叫社会主义;我们大家不妨都来姓“共”,叫共产主义吧!共产主义的目标是远大的,但我们从鲁迅的事迹中,不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莫嫌天涯海角远,但肯摇鞭有到时”吗?
只要我们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