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近年来发展迅速,凭借其大数据处理的优势,以排山倒海之势攻占制造业、餐饮业、快递业……甚至是围棋领域也未能幸免。微软最新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更是开始向人类最引以为傲的艺术领域发起了攻势。
很多人担心,这是人类最具潜力的领域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威胁。但以我之见,这种担忧还为时过早。且不论将来发展如何,就现在来说,人工智能还完全不具备诗歌创作所需要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向来是文学创作的不二法门。诗歌,是时代的镜子,是人心的窗户。古有杜甫撰写“三吏三别”,成就一段诗史;今有叶挺疾书狱中囚歌,铸就一腔豪情。正如刘勰所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从来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砌之产物,而必是言之有物的文学载体。这其中的“物”,便是人工智能所难以企及的。
诚然,人工智能在诸多领域都让人类望尘莫及,但在思想与情感方面,人类正远远地走在人工智能前面。首先,思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人工智能的生活的全部也不过是筛选、处理数据,执行指令,根本无法体会人生百态的幸福和酸楚,更不必说将其上升为思想,提炼为文字。其所谓“诗歌”也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单纯只是文字的排列组合。其次,情感是生物的特性,而人类是万物之灵长,是最能表露自身情感的生物。浪漫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豪放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婉约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无不是真情的流露,实感的表达。如此种种,绝不是单靠数据的分析与智能的模仿就能实现的。人工智能何知悲伤为何物,又怎会有“泪痕”?没有生命的机器,又何谈“生命是艺术”?思想和情感的缺失,从根本上决定了目前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绝对劣势。
韩愈有云:“术业有专攻。”人类和人工智能也正是如此,双方各有所长,故大可省去一些无谓的比较,也不必为某一方在某一领域的胜负而雀跃或消沉。不妨优势互补,我进行艺术创作,你进行文字编辑;我专注科研设计,你专注产品制造……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发明的工具,与历史上的生产工具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也不过是为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率,取代旧的生产力,创造新的生产力而生。所以,我们只需发挥并完善自身的优势,结合人工智能的长处,推动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而不必对其感到担忧甚至恐慌。
诗为心声,岂容堆砌?唯有思考弥深,情感弥真,方能有感而发,故非有心者不能为也。人工智能,且为人作文字编辑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