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高二 议论文 684字
2021-11-25 15:45:52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泱泱大国五千年积淀,成就了文明的一番深长韵味,其间永恒流传的,是华夏子女对英雄的崇尚。我眼中的英雄,以三寸火烛照万家灯火,胸怀之中可藏天地浩然,凡人之躯可与神明比肩。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在观看电视剧《觉醒年代》时,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伟大的先驱们淌过民不聊生的破旧山河,仍一针一线缝补破碎华夏?为什么黑暗早已遮蔽了天空,愚昧正践踏着无知,你们仍以满腔豪情投身思想之解放?为什么他人看来无望的国家却在你们的眼眸中映射着希望的火苗?你们本可以不管不顾,因为黑夜总会过去,黎明破晓之际天空终会迎来红霞。但这并非你们的座右铭,黑夜里总要有人点亮烛火,黎明前总要有人推开那扇破晓的门。这些“总要有”的人,被我们简单地、不加修饰地、庄严地称之为“英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当征途是觉醒,是远方,是护山河无恙,又岂会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英雄的身姿;

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英雄的步伐。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张桂梅女士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师者,德之大也”。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她把自己的生命化为台阶,撑起了偏远地区女孩的读书梦;她把自己的青春熔为烛火,照亮学子的璀璨未来。她坚守初心,让更多大山里的女孩能够改变命运的同时,也成为了自己和所有人心中的“英雄”。正如她的那句“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

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诀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

吴孟超六十九年从医济世;欧阳自远四十五年助力探月工程;苏和十七年种下绿色的屏障;王津四十年择一事,“钟”一生。

“以手编织着时光,温柔磨亮了沧桑,屏息在凝望的语境,今夕是何夕。”他们是热血丹心的英雄,他们是温柔的英雄,他们是以千盏灯火护万家团圆的英雄,他们是我眼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