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短情长

高二 议论文 901字
2021-04-18 10:34:38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书案一张,戒尺一柄,曾是传统私塾教育的典型象征,“严师出高徒”也是自古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说法。然而,当今社会,人们却越来越不重视“教育惩戒”。它似乎成了暴力的代名词。事实真是如此么?对此,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陶行知曾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生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而并非挥舞长鞭抽打学生,驱使他们成为学习机器;惩戒的初衷是让行为不端的人戒掉坏习惯,而并非一味单纯的体罚。当学生“越界”,适度的惩戒可以敲响警钟,令人引以为戒。

因此,我认为戒尺可以短,但不可以缺。

新闻头条上频频出现的教师惩戒学生事件看得家长心惊胆颤,掀起舆论热潮。在我看来,“教育惩戒”如若不能掌握其“育人”的本质与目的,那么便会与它的出发点背道而驰。暴力地体罚学生,不仅会对学生身体产生伤害,还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和学习热情,使同学产生厌学心理,更甚于这种创伤很可能长期的留在他们的心中,对孩子的未来造成负面影响。因而,如果违背忽视了教育惩戒的本质,那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更深一步想,为什么教育惩戒权的赋予会引起热议?归根结底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面子文化。“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思想,一开始就限制了教育惩戒的执行。因好“面子”忽视“里子”,殊不知,灵魂和思想才是教育的内涵。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作为00后,我们心怀梦想,肩负使命。在这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青年应“如利刃之新发于硎”般注入时代的洪流中。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需要青年一代的自强不息,那么,教育的“立德树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唯有赋予教育惩戒的权利,让我们在走出象牙塔前就经受过足够的挫折与磨练,才能培养出有独立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从而能让我们更好的适应新的时代。

《礼记》有言,”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育惩戒”虽是一把“双刃剑”,是一柄严厉的戒尺,但同时,它也是有温度的。只讲究严厉的惩戒制度,不讲究一点温情教育显然是不可取的。“教育就是用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个灵魂感动一个灵魂。诚然,教育与惩戒,相辅相存。必要时,伸出这一把短短的戒尺,既约束学生,使其不至于越过道德的底线,又连接起师生间真诚的情谊,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尺短情长,朗朗乾坤之下,教师何不以“德”为本,以“关爱”为度,握惩戒之尺,捧育人之光,为国家未来的幸福添砖加瓦?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