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

高二 叙事 1079字
2020-05-29 08:52:16

时间的缩影,岁月的烙印,说的便是老一辈人了吧,他们处在变革的分水岭中默默徘徊,他们没有经验,只能靠着上一辈给他们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下一辈,刻入骨髓,未曾忘记。

我奶奶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妇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逆来顺受。顺从仿佛就雕刻在骨子里,无法改变,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

小时候我总会问些太奶奶太爷爷的事,似乎我家坏脾气是遗传的,太奶奶是个很厉害的女人,太爷爷不当家,我爷爷哥几个七个,他排老二,自然就成了忽略的对象,从不关注对奶奶这个儿媳妇也从不假辞色,所以每次她讲起,言语间也没有什么好话,我只懵懂的听着,大了些也听懂了她言语间对世界从未掩饰的绝望。

我父亲是家里面的老大,从叔叔出生时就是父亲带着他的,哥俩都没有念完书,选择了务农,但家里的大小琐碎事几乎都是父亲包办的,长兄总有那么一份担当,都有那么一份的历练,让父亲慢慢间处事周全,做事大胆,但心中总坚守着那么一份原则在。

但在没分家前可能没有什么区别,直到父亲和叔叔都成家立业后,爷爷奶奶的偏心才渐渐显现出来,也许是所有父母的心里状态吧,大的成熟稳重,叫所有人都放心,小的那个总是让父母忧心,以至于结婚了都总放不下,上一辈也是这个样子,他们也当成了理所当然在这样以为的。女人的心思会更加细腻,奶奶也是,尤其在叔叔家的弟弟出生以后,爷爷就更加拼命的干活,为了孙媳妇吧!是呀,家里的第一个男孩,成全了他们心中多年未了的心愿,这算是……有后了吧!

听说在我和妹妹小的时候妈妈需要去秋收,但是叔叔家的地迟迟收不完,叔叔很累,因为他很少做过,奶奶心疼就跟着爷爷一起去就帮忙了,然后很早回来为他们做饭。妈妈只好让我自己带着妹妹自己在家,七八岁的我很早就会用电去煮方便面,很早就会洗自己的衣服,自己会梳头发,也会自己带着妹妹去上学。但爸爸妈妈很晚回来也吃不上一顿热乎饭,也没有热乎乎的被窝,面对的都是冰冷的而这一切叔叔家都有。

在这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和母亲因为爷爷奶奶的偏心吵了不少架,父亲是孝子,尽管他知道母亲说的一字一句都是真的,但只要奶奶一哭直呼作孽,这一切母亲就要忍下来。

直到我上了高中,家里的经济压力渐渐大了起来,父亲整日奔波干活,有时候家里顾及,奶奶也不会帮上一二,高二那年,妈妈陪读,爷爷奶奶也在跟叔叔的日益相处中矛盾增加,搬出来独住似乎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他们就搬过来了,儿子怎么都好整,没有儿媳妇他们就不用生活琐事处处受人管制,尽管他们原来住的是他们自己的房子。

我家和叔叔家一直是有矛盾的,因为爷爷奶奶的偏心,也因为叔叔习惯了索取,经常不打招呼到我家拿走各种东西,借了就不曾还回来,奶奶也无条件支持他们,在我家一哭就是好久,边哭边骂,要死要活,父亲的失望是在一日一日间积累下来的,直到最后不抱期望。

他们在偏心中不忿,却又将这种痛苦全部带给了子女,却不能怪他们什么,因为他们不过是复制了一遍他曾经受过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