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但一路开往“春天”

高二 叙事 1172字
2020-03-31 16:59:32

品一杯热茶,吸吮着这淡淡的清香,调皮的蒸汽四处嬉戏,使明亮的镜片有了一层薄薄的水雾。从窄窄的车窗,都可以感受到那稻香的馨芳扑面而来。还有那若隐若现的苗家住房,这朦胧的样子让人迷醉。绿皮的慢车,在城乡这崇山峻岭中穿梭,在祖国西南的山川河流中来回反复,一去一来,一上一下,春夏秋冬,生生不息。多少人借着这绿皮慢车,走过炎炎夏日,越过秋日萧瑟,扛过凛冽寒冬,直到通往那憧憬着的春天。

我久久伫立在这个临时停靠的站点,凝视着这匆匆的过客,我仿佛看到了恬静的乡村生活,看到了挑着担子的阿妈,看到了赶着鸡鸭的阿爸,看到了背着背篓的阿婆…

今天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这趟列车在这个有山有水、赋有文化底蕴的小站——施秉站停靠了两分钟。拿着大大小小包裹的乡亲早已在这等着,随后便上了车。一位阿妈挑着一担子的地瓜上来了,她跟在这趟列车上工作了十几年的售票阿姨打了声招呼,便去找位置坐下。汗珠的一声声滴落有着不一样的旋律,是呀,这可是阿妈辛勤劳动的见证,肯定是与众不同的。车开动后,售票阿姨上前去跟阿妈聊家常,阿妈说道:"这车票价格比较便宜,从这到凯里也只是5块钱,这三年以来我经常乘坐这趟车,已是常客。每天10:30车会在这停两分钟,所以早上的时间很是充裕,我不用火急火燎地赶往这,即使在家干一些农活后再过来也不迟。"阿妈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说着便指着那一担子的地瓜说:"这是昨天刚刚从地里挖的,已经去河里洗干净了,还新鲜着呢。"边说边招呼大家过来尝尝,售票员阿姨实在不在意思,因为这几年来阿妈不知送给阿姨多少果子和蔬菜,阿妈每次都是那么的热情。见阿姨没有来拿地瓜吃的意思,阿妈便随手抓了一些,往她的包里塞,俩人拉拉扯扯惹得旁边的乡亲发笑。阿妈跟阿姨说:"这是自家种的,没污染而且好吃。"阿姨收下后,俩人也都笑了,淳朴的笑声蔓延了整节车厢,还附和着跌宕起伏的韵味。

听完阿妈她们的闲聊,我悄悄挪步,走向了另一节车厢。阿婆手里的小孩,成功地吸引了我的目光,胖嘟嘟的样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要亲一下,他在阿婆的怀里动个不停,显示着他少儿天生的活力。走过去跟他打个招呼,他也咿咿呀呀地说些什么,仔细一听,好像是苗语。是的,他们从小就会说自己民族的语言,将自己民族的特色展现给他人,真是让只会说汉语的自己羡慕不已呀。旁边坐着一位80多岁的阿婆,她穿着苗族服饰,一口的苗语很是流利。从售票阿姨那得知她不会说汉话,可是旁边跟她聊天的人说的却都是汉话呀,并且她俩还有说有笑,这让我很是疑惑。凑近一听,原来是阿姨在帮她们翻译呀,虽然是素不相识,阿姨也没有这样做的义务,但阿姨却是那么的热心。

欢笑在车厢里回旋,一块块农田映入眼帘后又隐匿于山间,阳光的倩影洒落在周围的村落。我贪婪地吸允着绿皮火车带给我的种种美好气息,生怕一不留神,就让自己又回到钢筋水泥造就的冷漠与疏离中。

绿皮火车很慢,慢到人会昏昏欲睡,但我知道,睡着后,我梦见的都是一张张诚恳而又可爱的笑脸,她们辛苦勤劳而又充满着希望。所以,这一趟趟的不曾停止过行驶的绿皮慢车,不仅是沟通村寨与城市的桥梁,也是搭建起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率真和质朴情感的心灵之桥,人们通过这回应在山间的速度,不断通往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