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六岁的青春,是我们人生中最好的年华,这短短的几年是我们人生的蜕变,在这个充满变数的青春期,我们需要洗尽铅华,展望未来的道路……回顾自己已过大半的青春期,发现已经历了太多,而最令我记忆犹新的莫过于与父亲打来的一个电话。
电话铃声响起,我犹豫不决是否该拿起手机,旁边的班主任正在和校长交谈该如何处置我的问题。我艰难地拿起手机,耳畔传来的是父亲的咆哮声,我在旁边默不作声,直到父亲累了,我才敢发出声音……
在初一结束时,我意识到乡下的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始终无法和城里相比,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父亲答应帮我办理转学手续,但只能转去私立中学。父亲询问了一下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质量,负责人说:“学费挺贵但教学这方面绝对完美无缺。”听到这里,父亲原本舒展着的眉头一下子紧皱了起来,沉思良久,一咬牙帮我办理了转学手续。
父亲一到家脸上露出了微笑,那笑容很美,从而我猜测转学的事情办妥了,果不其然我的猜测对了,那一天晚上我翻来覆去,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幻想:和蔼可亲的同学,循循善诱的老师,整洁干净的教室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欢呼雀跃,我激动地等待着开学的时日。
开学的日子如约而至,我满怀期待地踏进校门,一切都和我想的一样,简单地收拾之后,父亲回家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活蹦乱跳地到处闲逛。时间转瞬即逝就到了第三天,学习上的不适,老师教学方式的不习惯,高强度的学习让我精疲力尽,我找上了班主任说我想回乡下读书,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十分难受。这时班主任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都是很正常的,每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都是像你一样的各种不适应,多习惯几天就适应了,好好加油,好好学习,争取考上一个好大学!”听完这些我顿时感觉原来也不是那么辛苦毕竟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然后就回去继续上课。
好景不长,我又找上了班主任说这件事,班主任又说了一大堆道理,但那时的我如李煜写的诗一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班主任见没有任何效果,于是叫我妈来学校到,但我妈拿我也没办法,只好打电话给我爸,刚开始情况还好,但当父亲说:“你读什么书,给我滚回家来种田!"听到这,我的眼圈红了,仿佛有一把利刀直刺我心间。我气愤地与他理论着......
争辩的过程中脑海里浮现出小时候晚上父亲带我出去散步的场景,当时晚上一片漆黑,父亲打开手电筒,在灯光的衬托下我和父亲两个人的影子倒映在地上,我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会有影子 ?它是干什么用的呀?影子为什么一直跟着我们,难道影子是‘小鬼吗?我们快跑吧!”听到这里父亲被我说的话逗笑了,父亲耐心地和我说:“影子就是当光照在我们人的身上我们把一部分的光给遮住了,这就成了我们灯光下的影子。”
父亲见拿我也没办法就帮我请了三天假,到家之后,父亲一见我,就把拐棍从地上捡起来,朝我脊背上就落了棍,棍落在我的背上发出一种霍霍的声音,那声音震耳欲聋,好像掩盖了所有的痛疼感,我数不清他打了我多少下,但那时的我再想父亲您干嘛不和我沟通一下呢?我只是缺少一个可以倾述的人,您干嘛要直接动手打我呢?
到了晚上,我一个人默默的在被子里哭了,在时父亲轻身地走过来看见我在哭。这是我看到了父亲只是在默默的抽着烟,并且脸也显得更加憔悴,眼睛也显得更加的臃肿。过了许久,父亲只了句好好读书,不要让我为你交的几千块钱的学费白交了。
听到了这里我惊呆了,父亲为了让我去城里读书竟然付出了这么多。一晚上我想了许多:爸妈辛辛苦苦赚钱养家已是不易,而我还去惹父亲生气,何况父亲为了让我去城里读书也耗费了许多金钱和精力。从而在学习上为我留下一片沃野,而我只需在这个过程中好好地生长,等将来丰收就行,为什么自己就不能争气一把呢?
拂晓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吐出残暴的晨曦,迎来了新的一天。而我独自一人迈着轻松地步伐走向公交车站,只留下一张纸条给父亲。上面短短地一句我明白了,谢谢您父亲!蕴含了我的全部情感。
回到学校的我已少了那份稚气与天真,多了一份坚毅和勇气,到学校的我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在在期末考试时名列前茅,父亲脸上露出了笑容,而我脸上虽然洋溢着喜悦,但心底里却着有两个难以忘记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