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纳兰,是小时候读到了“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小时候不懂,但总觉得他心里有事,而且难以诉说。
初中的我沉迷于小说无法自拔,也很少去关注他了。他渐渐淡出了我的世界,脑海里也没有了。到了高中,因为要参加诗词大会,才买了一本《纳兰性德传》,还有《纳兰诗集》,才真正的认识到他,一个柔情,冷艳又有点傲骨的他。
“家家传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是对当时状况最贴切的描述,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病逝,年仅三十岁。
我曾看过一句形容他的话“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我觉得他本来就不属于人间!老天舍不得他受苦,就早早的把他召回了。他才华横溢,深受赏识,他说“我是人间惆怅客”,他的诗总是带着一股淡淡的忧伤。
可能与他的感情经历有关,一见钟情的小表妹进宫与他再也无关,“庭院深深,你我,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却成了纳兰心里永远的伤。好不容易,本来以为自己这辈子无缘爱情的他,在一段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里收获幸福,或许是老天看他太可怜了吧!可是,老天却又那么狠心,妻子刚生下孩子,就去世了,他的心再也装不下任何人了?他的心也死了!
但是,他一生留下了多少诗词,天妒英才,他从小就被认为不凡,身处贵族,却无心朝政,他看不惯官场上的尔虞我诈,看不惯人与人之间的阿谀奉承,他只想过“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生活,“遇一人白头,择一城终老”,可是,老天不愿意!
我喜欢那个饮酒赋诗的少年,意气风发,坐在梨花树下,花开,穿一袭白色长袍,微风拂过,他的发丝飘飘,梨花花瓣落了他一身,他起身了,拂去梨花,拎着酒坛,仰天大笑,走去……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容若,期待每一次的相遇。
正文到此结束
我是为君沉吟(为君沉吟源自“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感谢每一次相遇,我是一个爱诗词,爱古风的人,这几天灵感枯竭,看到了纳兰容若这首词,想写下这些,纪念那个“白衣少年”。
喜欢我的文,可以关注我,谢谢大家,认真读完是对我最大的支持!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