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高二 说明文 819字
2020-06-26 15:18:11

今天是端午节,让我来为你科普一下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吧。

端午由来:

端午最初是为拜祭龙祖,就是所说的图腾祭祀。后来有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等说法,以纪念屈原的说法为主。传说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于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逝,端午源于纪念屈原的说法,最早流传于荆楚地区,后来人们就逐渐把端午活动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增添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端午习俗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有赛龙舟,悬挂钟馗像,挂艾草、菖蒲、葫芦,佩挂香囊、戴五色线等。

【赛龙舟】

赛龙舟也是拜祭龙祖的活动,把舟船画成龙的图腾,五月初五举行盛大的活动,祈福平安。《荆楚岁时记》记载:是日竞渡。因楚国人不舍屈原投江而去,划船救之。而后五月五日以赛龙舟的方式纪念屈原。

【悬挂钟馗像】

江淮地区家家悬挂钟馗像,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他自骊山校场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偷杨贵妃的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最终大鬼捉住了小鬼。明皇喝问,大鬼对明皇说:臣是终南山道士钟馗,因应举不捷,羞愧不已,触殿阶而亡。死后成为鬼王,誓除天下恶鬼妖孽。唐明皇醒后觉得病全好了,于是召吴道子进宫,按他梦境所见画出钟馗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之时张贴,以驱邪魔。

【采摘艾草】

属端午采药活动,艾草等中草药在端午前后成熟,为采摘最佳时期。西晋周处所撰《风土记》中记载:采艾悬于门上以辟邪气。《荆楚岁时记》也有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

【佩挂香囊】有驱邪驱瘟、祈望健康之意。香囊里装有雄黄、朱砂等药用效果的香料,口鼻吸入,通经脉,祛邪扶正,提神醒脑。特有的香味,也能驱蚊驱虫。

【戴五色线】

端午节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上吉祥五色线,以避五毒,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戴上后在下第一场大雨时,才能摘下抛到河里,意味着冲走瘟疫、疾病。也有说摘下放到房顶或挂在树梢,被喜鹊衔去,待到七月初七为牛郎织女搭桥。

【吃粽子】粽子在晋朝时成为端午应节食物,传承至今。西晋周处所撰《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初五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这就是”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的由来。当时江南地区的端午节,人们已普遍食用用菰叶裹黍米粟枣的粽子,叫简粽,也叫角黍。以黍为主要原料,不添加其余馅料。

好了,我知道的端午节习俗就只有这么多了,欢迎在评论区补充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