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妮日记》有感。

高二 读后感 1225字
2022-02-13 21:14:09

“纸比人有耐心”,这是我读完《安妮日记》这本书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安妮日记》里,年仅十四五岁的德籍少女安妮·弗兰克写下这句话之后,开始了她两年的日记写作。

日记里记录了她的生活环境以及她的爱情和亲情,这本书几乎收录了她所有的喜怒哀乐。她给她的日记本起名叫基蒂,把它当作最亲密的伙伴,无所不说、无所不谈。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人们居无定所,而安妮,选择把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一一地记录下来,就如同一朵在逆境中成长的太阳花,灿烂动人。

她喜爱写作,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新闻记者或者是作家,她不想像母亲或者是范·丹太太以及所有妇女那样平庸地活着。她一直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写日记,读历史,学文学,学法语和英语,做速记。

像鸟儿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她对写作的热爱就像对自由的渴望,哪怕未来的日子很遥远,但她凭着一腔热血努力奋斗,希望有一天梦想会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动力就是她想写、爱写,她一提起笔,优郁就消失了,勇气随之而来。

安妮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如今,她的梦想实现了,出版了书籍《安妮日记》,成了一名作家,如她所愿,她在死后继续活着,活在她的文字里,活在每个读者的心里。

安妮是个幽默的孩子,虽然生活窘迫,为了躲避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迫害,全家和另外的四个人在密室中度过了两年多藏匿生活,但是安妮依然微笑地善待每一天,她写的每篇日记都给人带来轻松自在的阅读感受。她从不曾绝望、消沉,她始终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善待苦难,怀抱理想,坚信所想要的安稳、平静的生活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到来。

隐匿生活充满着不安和恐惧,灾难随时会来,生命犹如一只待宰的羔羊,一切只能听天由命。在藏匿期间,安妮一家和住客之间难免有冲突矛盾,然而,它们在安妮活泼诙谐的笔下却生动有趣,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她总能观察到生活的另一面,发现希望。她经常用正话反说的语言记录那些看似悲哀的事情,她说:“如今我们已经过了最美好的阶段,因为现在我们再也得不到新鲜的蔬菜了。”

安妮深感幸运,和那些没有藏起来的犹太人相比,这里没有恐惧,能够和家人在一起,她别无所求。

在藏匿的密室里,安妮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她非常善于观察,在生活的点滴中思考人生,后来她慢慢改掉了粗暴的坏脾气、任性的性格。在一次写日记的过程中,她突然间意识到自己与母亲的相处方式不太妥当,她经常揪住母亲的缺点不放,和母亲发生争执,她深深地自责,并且发誓转变和母亲的相处方式,缓和紧张尴尬的局面。慢慢地,她把责备变成了温馨的阳光,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安妮明白,外在的财富有朝日会全部失去,但是心灵的幸福、亲人的呵护却能永远相伴左右这是精神的依靠。后来,在安妮喜欢上彼得之后,她更加明白,唯有情感是人世间最珍贵的财富。因此,安妮爱逗乐儿,情绪高昂,甚至有时她整个下午都扮演轻浮的小丑,逗人高兴,她试图感染每一个人,让日子过得快些,让大家的心里不至于太过压抑。彼得曾感动地说安妮总是“用她的快乐在帮助他”。

安妮这朵太阳花,用大爱在那段时间给大家带来心灵上的抚慰,在鼓励大家的同时其实也在激励着自己,让自己在艰难困苦中发现希望,发现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虽然安妮最终未能幸免于难,但是《安妮日记》见证了法西斯的罪恶,带给后人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他们懂得爱和善良,珍惜和平,明白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