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八年的阅读经历使我完成了质的蜕变。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作者带着我凝望生命的哀怨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你必须向统一让步;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但你必须向禁忌妥协,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生来如此。
清晨来临时没有鸟叫,谁也说不准这是从哪年开始的。这里已经没有鸟儿,到处都没有,早就没有了。只好干等着城市自己醒来。人们很少注意到清晨里已经没有了鸟叫。这儿已经没有鸟的栖息之地。连乌鸦也逃离在别处。
在这个并非虚构的故事里,善与恶,爱与恨,不再是招之即来的道德情操,也不再是挥之即去的感情游戏,它要每一个人以及每一个孩子都进入角色,或善或恶,或爱或恨,它甚至以出身的名义把每一个孩子都安排在剧情发展所需要的位置上。那群快乐的孩子,注定要在某一时刻某一地点发现他们羞耻的出身,无可选择地接受这个位置,以此为一个全新的起点,在未来长久的年月里,以麻木要么以谋略去赎清他们的“罪孽”。
过去并未消失,而未来已经存在。我仍然能看见男孩儿扶着台阶的青条石走,新鲜而茁壮的两条小腿交替着向前。男孩儿发现墙角下毛茸茸的青苔,发现石缝中的蚂蚁东奔西跑,发现一缕阳光在屋檐下变幻形状,仰头看一群鸟儿呼叫着在庭院的空中飞过……男孩儿无可非议无从挑剔地接受这样一个世界,接受他的这一份存在。
而我看见的,是男孩儿的眼睛里有了第一次动人的光芒。
这才是他最初的模样,这,才是所有人都应该看到的样子。
小说中的人物,同样地,也映照着我们每一个人。有句话这么说“当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应该沉下心来,学会安静地思考问题。”是啊,你懂的东西越多,便会觉得自己越无知。不读书,只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定的,在贪图享乐中虚度余生。读过书之后,会发现世界却是黑暗的,便开始一味地抱怨生活的艰辛,终日无所事事,觉得生活,欠我们一个满意。而书读得多了,就会顿悟,世界,其实是光明的,是充满希望的,才会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前行,才会明白,其实,是我们欠生活一个努力。
有的时候啊,平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经历过奋斗便甘于平庸,最后一生碌碌无为,反而还回过头来安慰自己,说什么,平凡可贵...我们总觉得,着什么急,来日方长啊。其实,生命人来人往,来日并不方长,趁时光未老,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我始终相信,眼前的一切人和事,永远都会是生命中最好的安排。
书上说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不要怕,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适合学习和拥抱,只要心里有期待,然后默默努力着,那件叫做“以后”的事,便会开出花来。到那时,总有人,山高路远,为你而来。
作者史铁生用他的一生告诉我,背着罪行,一心向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才能称得上是活着。当尘埃落定之时,再回头去看看那繁华的世界,原来你走过的路,有这么多这么,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呵!人生何处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