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距离,很近;岁月的距离,很远。“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被战火烧的已经残破不堪可看上去却依旧鲜艳的红旗高高地插上了孟良崮的峰顶。山下,一片欢声雷动,士兵们高举着枪杆,庆祝着战争的胜利。” 合上红色的书本,那一轮映照在岁月之上亘古不变的血红的夕辉,此刻却穿透了历史的云海,已然映照在我的脑海中,沉淀在我沸腾的热血里,凝固。
《红日》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庞大的战争阵容,激烈的战争场面,战士们一言一语传达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豪情壮志也深深地感动着远离战争年代的年轻一代对尘封历史的探寻者。它主要向我们讲述的是关于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红日》这本书中,共产党战士之间那种团结协作,严于律己,献身革命的精神在夕阳下赫然留下了一个个清晰而又斑驳的影子,同红日一同被历史称颂,铭记。华夏大地上有多少的热血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矢志不渝,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在茫茫黑夜追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高擎起革命的火把。
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们出生入死视死如归。是他们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如今这么美好的生活,才使我们这么安然地追求梦想,实现个人的价值。纵使国民政府由美国人支持,有全美的装备,有最先进的战斗武器,有充足的食物,而共产党“小米步枪”伴身,战况也并不乐观,但他们有最勇敢的战士,最崇高的理想以及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这也许就是共产党最终胜利,取得革命性进步的根本原因。
纵然悲伤于一个个英魂的消逝,但内心却并不悲凉。昨日之殇,今日之胜,他们用鲜血为祖国铺好前路,而我们也应用青春挥洒崭新的华夏之卷。一轮“红日”今尚在,千载华夏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