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圆节,坚贞大小同。
竹,在古代被诗人大为称赏,因为如坚韧不屈,宁折不弯,清俊不阿、高风亮节的形象深入人心,令人向往。
我们应当学习竹的高风亮节。苏东坡在《於潜僧绿筠轩》-诗中说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东坡宁愿不吃肉,也要与竹子相伴,足矣看出竹子是多么令人喜爱。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像竹子一样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如以忠烈名传后世的文天祥,被元军俘虏之后,他宁死不屈,最终从容就义。他给后世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他不愿攀附权贵,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节,他毅然告别官场,回到家乡隐居田园,这种高风亮节,为历代人所推崇。
我们不仅要学习竹的高风亮节,还要学习竹的谦虚,正如清代诗人郑板桥所写的那样: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北宋徐庭筠也说过: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从中我们可见竹子的虚心,这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我们要学习竹的谦虚精神,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向别人请教;即使学习有进步也不能骄傲,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竹子一直保持它的本色,坚守自己的原则。因此,我们应该像竹子学习,不仅要学习他的高风亮节,还要学习他的谦虚的品格。
竹子身上具有的所谓的高风亮节和谦逊虚心的美好品质,虽然是古代诗人赋予的,但他的确带给了人们很多启迪。抛却文人墨客的赞颂,回归人类最本质的生活,我们会发现竹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也很大,例如用竹蔑编成的簸箕、竹筐、竹椅、竹凳等。
我愿意像竹子学习,不仅学习他的高风亮节和谦虚的品质,还要学习他无私奉献自己为人类服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