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化之笔,谱写中国精神

高一 状物 1173字
2020-07-28 23:12:47

有一种光芒,时刻照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温暖,时刻跳动在民族灵魂的天涯上;有一种信仰,应时刻沉潜在中华儿女的心灵海上。那就是我们永不退色的中华文化!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借文化之笔,谱写中国精神》。

正如,孙家栋说的那样:“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确,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这种信念,为国家奋斗,唱响祖国的信念。但,请深想,如今为国家奋斗的到现在到底有多少个林则徐?有多少个单霁翔?有多少个李子柒?

有人说,出生的大地就是我们的精神乐园,就该吃喝玩乐;还有人说,出生的大地就是我们会有光荣感的一片星辰大海,就该选择奋斗与不停地拼博。甚至还有人说,出生的大地就是可以为我们铺地毯的迎领之地,就该需要行动去感恩。

那么,你认为呢?

我敢肯定,除了没上过历史课的人以外,都是认识林则徐。对,鸦片战争中用劲奋斗,为国家付出生命的人。他是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的,为国家牺牲生命的那个人。他一生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在他眼里,国家是最应繁荣之地。为感恩,从另一地方带到中国,点缀,为国铺地毯是最光荣的一件事。

现在,对于元宵节,留意的人就把元宵节过的好好的,不留意的人也就不经意间平淡过去。但对于圣诞,相信没有几个人会不经意。大街小巷的圣诞准备,食品上的圣诞工艺,电影排期的圣诞扎堆,各国之间的圣诞邀约等等,都让这个跟中国人其实没任何关系的西方节日融入,比其他节日都很注重。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心存传统节日,心存中华文化,七夕也可以比情人节更加浪漫,华夏文明将会在历史长河中源远发光。

寻找文化认同,唤醒集体记忆。在节日周期,营造浓郁氛的同时,加入适应现代人的节日内涵,从心理上营造人们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亲近和向往。我们也能借文化之笔,谱写中国精神,发扬民族精神,让中国变得更加美好。

当代网红李子柒,在抖音上发布各种文化方面的共享给全世界人,给传统文化加了各种颜色。让中华文化重新活了起来、还原了起来。就拿一个普通的传统习俗来说,她都会认认真真地表现出每一个细节,都会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国家、对国家文化的向往体现在中华文化的镜子上。

如果说,文化不应与四方文化接触,不应创新。那,你们想一想,一个从前辈们流传下来的东西,我们不管它有好或有坏就传承,万一那些传统给你带来麻烦呢?万一,这些传统与时代毫无联系呢?下一代还会接我们这个毫无用处的接力棒,为另一代散发这部正能量吗?

其实,近几年故宫很受欢迎,韩国成功申报江陵端午节成五形文化遗产,其背后也对它们进行了很多创造发挥。对,我们要去传承,也创新,将现代文化中的、四方文化中的晶莹累积在融入,把文化中的意义当作一张名片留给下一代,连续传承。

对,很多时候,那些传统文化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局限。但我们不能只看它的坏处,去勿视它。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上,应有意地去创新,去培养。

我相信,我们缺乏的只是传承的精神,而从来都没有缺乏过让中国更加加强的向往与凭证。只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齐心协力,努力发扬我们所传承的精神,肯定能迎接不一样的、魅力无穷的中国,为下一代开启发展之门。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