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汤显祖
近来,“非遗”频频出圈,“文化”更是成了热门。从《唐宫夜宴》彰显大唐风采,到故宫六百年“丹宸永固”展览,再到一脚支《祈》再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之神韵,一次次让我们为中华文化宝库之博大精深所折服。而要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些文化宝藏,则需我们以创新为帆,掌文化之舵。
面时数量如此庞大的文化遗产,正确的保护与传承当是第一要义。要想保护、传承好,一颗匠心必不可少。犹记得樊锦诗为了热爱,奔赴煌敦,赴一场文化之约。”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一席话,道出了匠人的心之所向。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心归处,是敦煌。拥有这样一颗匠心,凡心所向,素履以往,并一直坚持到底,有坚忍不拔之志,即使是一场破冰之旅,也总能在冰封的土地上,绽放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光是传承还远远不够,唯有在之上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才能向前发展而非停滞不前;焕发一派生机活力而非枯萎调零。
发展文化,必须与时代结合,与创新结合。国潮成为国民追捧的时象,正是由于它将文化与现代化有机结合,从而碰撞出了绚丽而耀眼的火花。且看李宁在各类服饰中融入中国元素;冬奥会的奖牌金镶玉,吉祥物为大熊猫;故宫博物院推出系列合作产品,如彩妆、文具,让文化不再高高再上,而是作为点缀生活的丽靓丽元素,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文化的发展还需有时代的引领、有历史使命的指引。如东安县将东安鸡打造成为联农带农百亿级产业,成为当地打赢脱贫改坚战、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以’软文化“啃硬骨头”,湖南东安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乡村振兴一举,值得我们学习。将文化的发展与中乡村振兴中国梦紧密结合,既推动了文化发展,同时能够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可谓一举两得,各得其所。
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我们青年更是不能在发展文化的大潮中落后。还需谨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教海,对于发展文化这件事,“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仍记得冯骥才所言,“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只有把文化发展好了,我们的故事才能继续续写下去。如刘慈欣在《三体》中曾经说过“给岁月以文明”。相信在共同努力之下,中华文明能在人类的漫长岁月中如一盏长明灯,如一颗北斗星,熠熠生辉!
以创新为帆,掌文化之舵,与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