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应有高洁志,自是人间第一流

高一 议论文 912字
2023-12-02 22:33:13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里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之句。放眼当下,我辈青年应当有如林黛玉般清雅高洁之品质,在复杂的社会中纷华不染。

高洁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境界。王尔德的名言“身在井偶,心向璀璨”,便是高洁之境。不是两袖清风,落得“一抔净土掩风流”,也不是卓尔不群,“任他明月下西楼”,而是即使身处黑暗,但我心想光明。青少年的高洁境界,在《先驱》中也被提及,那是自我、赞美、热爱、淳朴的化身。真正高洁之境界,历来为人们所向往,而鲜有人至。青年无需达到此种高度,仅有高洁品质,便已难得。

"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高洁之于青年当鞭策其人格之趋于完美,品质趋于完善。青少年一旦有了高洁的品质,便能“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便如“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高洁的底气,能赋于青少年许多力量与底气。蹀躞斗室的孤独、身陷泥潭的挣扎、素履朝圣的清苦,都能坦然受之。

高洁应合宜,莫离烟火去。伯夷、叔齐采薇而不食周粟被视为清高之典范。但依我之见,就庆青少年而言,此等清高毫无可取之处。当然,如林黛玉一般,高洁入骨,也未尝是一件好事。黛玉之殇,是无数红楼中人的痛。究其原因之一,便是黛玉清高入骨,遗世独立,过分的高洁只会适得其反。现实中没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的机缘,不用刻意表现出高洁。正所谓“大隐隐于巿”,真正的高洁是心灵的纯净,无论身处何方,心中仍有片净土。故当代青年应怀高洁之气,又不脱离这人间烟火。

高洁无需刻意地修养,当以净问心,以清涤身。鄙人之见,青少年之高洁应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心之所向,无问东西。《诗经》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学习他人,亦是很好的选择。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梅兰芳的?“拒为日寇表演”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拥有高洁品质并不是很难,但贵在坚持,有多少高告壮志之被岁月摧残,坠入深渊。《周易》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吾辈青年当有经久不意之锐气。来也清白,去也清白。

古人首言: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弟一流。鄙人不才,此文中,我愿将其改为“少年应百高洁志,自是人间弟一流”。少年当以梦为马,以高洁为路,以舍我其谁的锐气在绝谳,在奇峦,在碧落,书当自己波澜壮阔的故事!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文笔优美,立意深刻,情感细腻。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中选取的事例也较为典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正文列出从多个角度切入的分论点,结尾加以总结,划分了文章严密、清晰的层次。文章论据丰富且贴切,很好地支撑了论点,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文章结构尤其严密,这也让文章的论述在清晰有序的文字中展开。作者首先解读议题,然后剖析原因、分享看法,循序渐进地展开了论述。作者构思巧妙,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 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