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极端

高一 议论文 1475字
2020-06-23 20:34:52

太极有阴阳、磁场有南北、电场有正负、物质有酸碱、性质有氧化和还原。酸性无限强的物质会把所有物质都中和、氧化性无限强的物质能把所有物质都氧化,那他们自身还能稳定存在吗?万物都无法处在其某种极端,否则必然要暴毙。

我还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学习如何解说一场游戏。刚开始的时候我在解说时总是只关心自己想不想说。但是总是忽略这样的讲法粉丝能否较好的接受、并且讲解比较枯燥乏味,没有引入,没有结尾。后来,前辈告诉我,你还得多活跃一下解说氛围,不能只顾着解说。于是我在之后的一次解说中,过于关注直播间的氛围和讲解趣味,反而把自己的特长(对游戏的逻辑把握)给丢了。之后我反思我的失误原因: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其实就是从一个极端,转向了另一个极端。然而处在两个极端中间的“调和”状态常常才是最好的。

极端,就是指事物的两种对立特性的端点状态。

而“走极端”就是指一个人的价值观总是处于一种非黑即白的状态、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过激”。说到极端这个词,很容易联想到像ISIS这样的极端组织。他们绑架、屠杀、袭击政府机关。如此说来似乎它更像一个“暴力”组织,而我们却把这一类组织称作“极端”组织。就是因为他们做事情不懂得调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杀人放火。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都会不知不觉的慢慢向极端发展。

走极端并不好。

例如,最近疫情对美国影响非常严重。主要原因还是美国人民不配合政府的工作,他们要自由,不愿意待在家里。美国人民太自由、太不听话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人民群众一盘散沙,抗疫战争难以为继。这时,中国的体制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大大提升。

但是人民过于“听话”就是好事吗?相比之下,美国人确实更敢发声。美国媒体可以批评自己的总统,你敢吗?其实不同的体制各有优劣。正是因为中国人常常不敢“说真话”,才使得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断代。

一百年前中国还容得下一个鲁迅。现代中国还能出鲁迅吗?会不会被披着爱国主义大旗的网络喷子的口水淹没?

我并不是说美国好,也不是说中国好。我认为它们的体制都好。但是一定要防止走向某种极端:如果美国继续宣扬所谓的“自由”,美国的枪支、枪击等问题会愈发严重,抗击病毒也难获成效,最后一定是谁都没法自由。

如果中国的言论自由继续缩紧,搞的大家都不敢讲话,说不定也会重蹈60年前的覆辙。为什么政治上有“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就是因为政治也不能太偏左或偏右,太偏了也是一种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结合中国国情,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进行一种调和,最后成为了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一国两制也是一种调和。可见邓爷爷非常懂得调和的智慧,不走极端。

生活中也有许多极端导致失败的例子。例如教育孩子。一开始我模仿我父亲的“军事化管理”,对小孩非常严苛。虽然事情是解决了,但是会导致孩子胆小,担惊受怕,犹犹豫豫。后来看了一本书叫《正面管教》,又过分关注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他的行为约束不够。所以我现在在两种方式之间调和,努力做到宽严并济。再例如出试卷,题太难了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题目太简单没有区分度,对实力强的学生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最后也要把题目难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

为什么人喜欢走极端?

因为走极端很轻松。台湾民进党搞台独怎么办?打!不动脑子,不用去谈判,直接飞机大炮,多简单啊!但是最终血流成河,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妻离子散呢?当然,网络喷子是不用考虑这些事情的。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怎么办?打!去学校帮孩子出气!不动脑子,不用沟通交流,直接上拳头,多简单。被人碰瓷了怎么办?直接碾压过去!看你下次还敢不敢!(这是一个学生在qq空间里发的,她说以后遇到碰瓷就直接压过去)不动脑子,本来无责说不定最后变成你的刑事责任。

走极端不需要动脑子,不需要思考。轻松不累。所以人总是爱走极端。

怎么样避免走极端?

多读书、多思考、在人群中保持自我。

后记——

极端的对立是折中、中庸,而过于“折中”似乎也不好,但是过于折中其实也是一种极端,这样的人总是和稀泥,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过于平凡普通。看来极端确实不好。

PS:这里只为作者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