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理之枝,中国孝义

高一 议论文 742字
2020-06-22 15:38:46

稚儿无知,母亲宠爱。一句妈妈爱吃鱼头,倾尽的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厚的爱意。时光荏苒,韶华已逝,当她白发苍苍,你却说出:“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这体现的不单单是一个成人的无知,对母亲关怀的浅薄,更是教育的缺失,父母遗憾。

这样的现象并非夸大其词,而是时代路上的缺角。

无独有偶。秋风瑟瑟,落叶飘零,冷寂的公园里,母亲坐在长椅上,女儿数着鸽子。“妈妈有几只鸽子啊?”稚嫩的童声传入耳中。“二十一只,宝贝。”女孩儿自己和鸽子玩儿,母亲在一旁看。过了一会儿,女孩儿仍旧问:“妈妈有几只鸽子啊?”母亲任旧耐心的答:“二十一只,宝贝。”每过一会儿,女孩儿就问一次,好奇心丝毫不减。母亲仍温柔的耐心的答…数十年后,仍是这个公园,仍是秋天,任是这对母子。不过却是母亲在问,女儿在答。“宝贝,有几只鸽子啊?”“二十一只”…往复几回,“宝贝…”“二十一只,你还有没有完?”母亲嘴角上挂着温柔的笑,眸光暗暗。这便是当代的父母与子女。那温柔的笑意之下任旧是丝毫不减的深爱与不知几许的黯然。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的孝顺何时竟成了空口之谈!

现在与父母顶撞,争吵已成常事,离家出走更是惯例。家家有一子,奉为掌中宝,独生子女在长辈的溺爱下,把一切包容与爱当做理所当然,殊不知,除了亲人没有人应包容我们的坏脾气和小毛病。这样“病态”的我们,也增加了与亲人朋友间的摩擦。兄友弟恭,温良恭俭让更成了无稽之谈。吾辈叛逆之行,伤父母之心,损朋友之谊。吾辈当重温中国家风,习古人之礼。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根本。立人必先立德。故,人必先行孝。

古有二十四孝,卧冰求鲤,彩衣娱亲,黄香温席…中国孝义感天动地,在民间脍炙人口。而今看来,这些孝义中虽不乏愚孝,但其精神可取,孝心可嘉。顺应时代发展,新二十四孝推出,常回家看看,教父母上网,耻听父母往事,打开父母心结…这些为我们提供行动指南。国家领导人,习大大更是为我们做出榜样,百忙之中仍不忘扶母亲散步。这些都告诉我们,我们应重拾孝义,以陪伴和关怀为核心,温暖父母。践行“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的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