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源”《周易》之“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谓古之君子刚毅坚强,发奋图强永不停息。我们依附他人不可取,人生的价值取于自我自强不息的品质。近代化思想家魏源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谓君子应接受各种教诲,博采众长,开放见远。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家兴国富指日可待。
自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已渗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因子。自古以来,不管国家如何盛衰荣败,都不乏自强之人。无论是汉唐将士的积极戍边,还是救民族于水火之中的革命志士演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古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英雄气概,今有詹天佑自主发明人字形铁路抵御外侮,为国争光。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一精神的形象注脚。
每一位自强者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主观功能,进取创新,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两千多年前,荀子发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强音,27年前,88岁的邓小平南巡,以其惊人的远见卓识,无私无畏的勇气,搞活经济特区,把握中国的改革方向。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加政治智慧,让全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若无壮士挥刀断臂的决心,又怎会有凤凰涅槃后的重生。
自强的中国人民正在历史上填写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答卷,中国和她的人民发奋图强,创新开放,拥有巨大潜能,让世界另眼相看。自强不息的中华文化,好比是撬动地球的杠杆。
自强不息离不开坚定的意志和坚决的信心,握住中国传统文化自强不息这一精神命脉,中华民族将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