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和俄罗斯朋友聊起社会实践,他说他们社会实践有着很多形式,他感觉和社会接轨很高兴,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社会很舒服。反观我们社会,社会实践是否真的被重视起来?
人这一生,学校并不是真正的学校,真正的学校是社会。无论我们什么时候结束学生时代,我们总会步入社会,那个时候,或许就会发现,社会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人心也绝不是书本上所描述的那样。而社会实践,就是一个让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社会的机会,真正使自己明白,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总不能两眼一抹黑,走两步,就摔在那里吧?
列昂尼得对我说:“我们的社会实践,从小学开始。学校会给我们时间去做社会实践,而交一个外国朋友,就是社会实践中的一个。”社会实践拉进和社会的距离,拉进和国际的距离。而我们呢?社会实践多地都是从初中开始,部分地区的社会实践只是一个形式,走个过程,仅此而已。但一个表面性的东西,不是多此一举吗?
“奶奶,我给您捶捶背,行吗?”“你说什么?”“我给您捶捶背。”奶奶点点头。“孩子,你今年多大了?”“今年上高一”“那你们都是高一的?”“嗯”“你们是来看看我们过得好不好吗?”那个孩子手一顿,静默无言。那个时候,又能说些什么?是或者不是,又有什么意义。把老人当成一个摆拍的玩物,是对于他们的不尊重,是对于活动的不尊重,但是他们错了吗?没有,他们只是想让我们用最少的时间做完最多的事情,然后回校学习。那谁错了,谁知道呢?反正不是在写童话。
我们把这个问题归结给谁都不合适,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他们的做法没有任何的错误。但问题存在,当然不能放任,那就只能尽量解决这个问题。各地都开始重视素质教育,虽然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很棘手,但是却不能急,需要一步一步,把这个问题大化小,小化了,逐个击破,往事清零。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只有不断地接触接触社会,拿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干劲,怀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才能在和社会的不断碰撞中,减少磨合期的时间,驶向成功的彼岸。因此,减少些形式,多一些实际,让我们走上社会,不再是懵懵懂懂,不堪一击的孩子,而是可以乘风破浪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