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陈独秀先生如是说。是啊,青年,是社会最鲜活的血液,时代最激昂的力量,是崭新篇章的书写者,是家国梦想的铸造者,是现在正努力向前的你我。同样,走过七十余年的新中国正值芳华。青年与国家,是两颗年轻之心相互碰撞闪耀花火,是在滋养与回馈中成就彼此。中国前程正似锦,青春奋斗正当时。
我们的青春该如何度?当然是在奋斗中度过。以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书写一篇篇精彩的华章。
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袁隆平的青春,是在田间地垄间奋斗的。”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2018年,年逾88岁的表隆平这样回望自己的一生,也是这样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成为中国殿堂级科学家,单位门口的大路乃至银河系的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下至农民上自总理都封他是“国宝”,成为小学课本上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却从未躺在功劳簿上,依然亲力亲为,不着华衣,带着草帽,俯身在水稻田中。喜看稻田千层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将奋斗的青春写在祖国的海洋深处。在抗战硝烟中求学救国,在核武威慑中受命报国,黄旭华与核潜艇的结缘,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远离家乡、杳无音信,荒岛求索、一穷二白,黄旭华和同事们变“不可能”为“可能”,边设计边施工,用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30年没有回家的黄旭华,一去青丝归白头。如今,中国首艘核潜艇早已退役。而它的总设计师虽已九旬高龄,仍在科研事业上发光发热,向年轻同事传授真知灼见。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我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孙家栋,把奋斗的方向延伸至浩瀚宇宙。”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总负责人的就有 34颗,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他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全部过程。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说,是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自己。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面对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自当迎难而上,奋力向前。青春奋斗正当时,以奋斗书写青春华章,青年必将前途似海,祖国必将复兴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