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是力量之源

高一 议论文 651字
2022-05-02 16:43:19

山崖上的青松,不少生长于岩石的夹缝之中。人们给了它一个美称——劲松。生长在岩石夹缝之中的,不仅仅是劲松,还有其他一些树木,还有毫不起眼的小花小草。

岩石中的缝隙,有的是植物生长前就固有的,有的起初本是想缝隙,被树根慢慢一点点胀大了,才成为现在的较大一点的空隙。劲松为了扎住根,立住脚,不得不把本应粗壮圆长的根须,塑造成扁状,不得不在里面拼命的钻,拼命的挤,拼命的长,避免被岩石夹缝夹死,以适应在岩石夹缝中生存的需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是这种屈就、这种忍耐、这种适应,才是山崖上的劲松,不同于在沃土的优越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普通青松。山崖劲松,气势磅礴,傲立于人们望尘莫及的高高的悬崖之上,与天同在,与岩同在,是历代文人墨客颂歌吟诵的对象,是画家笔下的“模特”,是人们心中的偶像。而生长在平地上的普通青松,尽管根深叶茂,郁郁葱葱,充盈着富态,却连三岁的小孩也能爬上去戏耍一番,毫无地位和尊严可言。

正是这种狭缝生存的能力,使得劲松能与岩石融为一体,坚如磐石。龙卷风可拔起土壤中的轻松,却不能刮走山崖上的劲松。山洪可逆土壤中的树木搬家,却对岩石上的劲松无可奈何。没有现成的条件,没有既得的享受,那种夹缝求生存的艰辛,恐怕只有山崖上的劲松自己最清楚。

大自然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不是因为流放,不是因为失意,也许李白、杜甫、屈原等人也不会写出传世之作。农家子女考大学的那种坚毅,也许就来自他们没有舒适的环境,没有退路的背水一战。一个人事业上最辉煌的时刻,往往不是在成功之后,而是在成功出名之前。

夹缝不可过多,因为每个夹缝之中,必有一个心酸的故事。夹缝也不可全无,因为它饱含着一道奋斗的风景线。夹缝是丽景,夹缝是桎梏。同时,夹缝更是力量之源,是不朽的根基。

呵,神奇的夹缝!

教师点评:文章由劲松开始说起,从它拼命生长的经历说到与轻松之间的对比,随后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皆为“夹缝是力量之源”这一中心作了有力的支撑。文章视角独到,观点鲜明,需要注意的是文章虽有构思,但少设计,小作者以劲松联想到人类,有了立意上的递进,但递进的内容只有简单三句话,显得单薄,没有太多深度,而且在结构上还显得“头重脚轻”,既然已经有了发散,何不从人类角度对“夹缝是力量之源”这一中心作更多的说明呢,要知道“夹缝”能代表的意思其实可以有很多,所能引用的论据的也有不少,若是能联想得更深入,文章将更具引人深思的力量,小作者不妨再做一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