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观庖丁解牛,深耕学习之道

高一 议论文 854字
2022-04-04 11:57:19

庖丁解牛有三个境界——“全牛”“未全牛”“神遇不以目视”。学习也是相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学习是体系化的过程。

始学者始学,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各处切入。浅薄知识活用之后,能够串联起来,组合起来,未尝见全牛也,这也是对学习有了全面了解的结果。方今之时,深挖知识本质,构建起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则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从局部切入是为学之首先必要,全面了解另一定程度上串联知识于为学次之,最后庖丁解牛,立构建系则成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之境。

学习是细节化的过程。

初学者所见无非牛者。眼光停留在表象,学习便止于面上。批郤导窾,把握细节,则有刃解牛十九岁新发于硎者。其若偏骨,击骨则刀钝,其若外拐,缺肉则不满。诚然,遵规依矩,把握细节后方知山与山,水与水之间的差距。然若,要更进一步,需收集总结细枝末节,结合自我对事物认知,融会贯通,形成自然细致的流程。由此可知细节不仅仅是对每一个不同步骤、不同层次精益求精的追求,更是自然流荡、有始有终、一以贯之的深层境界,是积微末后总结出的自我精神领悟。

学习是熟悉化的过程。

庖丁练刀十九岁得而形成自己对解牛的理解,学习也是庖丁解牛。身为高中生,我们应做到三年如一日,熟能生巧而不懈怠。这种熟悉首先不是沉浸于享乐,而是能够从稳定中找出不足,不安于现状,不安于旧有规则。敢于创新、独立学习方式、批判性思维是青年应当熟能生出的“巧”。其次不止于了解透彻,更上升到道德层面。庖丁将解牛融于精神,文惠君从解牛中悟得养生之道,我们也应从学习中寻找乐趣,获得精神体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上去。

人生路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有人说学习太多太杂,常常浮于表面,不是不想,而是难以注意到那些细枝末节。从庖丁解牛中我们获得养生之道来解决问题——有人解牛几月钝刀,有人十几年如一日刀锋仍旧锃亮,其中差的就是一个静心养生的过程。只有我们沉下心来,不断从实际、从庖丁们中汲取经验深入研学,从现象看本质,才能成就学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