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人间再无谣

高一 议论文 1000字
2022-03-14 19:09:50

余秋雨先生曾说过:“我们只逃避,但不屈服,因而强大。”我相信,这句话一定是他的肺腑之言。他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因谣言带来的悲剧,书中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谣言横生的社会的控诉,也同时蕴含着一股无声的力量——于危境里缄默,于缄默中深思,于深思后探索。余秋雨最后选择了放弃诸多头衔,踏上了探寻世界文化的苦旅。

记得两千多年前的那位诗人,曾于汨罗江边吟下“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正不也正是无数遭谣言陷害的人的心声吗?可他们又如何奈何得了这些谣言,更如何奈何谣言背后的得利者们?有一部分人于驳谣论战中备受困扰,更有很大一部分看不下去的人选择了退隐山林。

经常有人批评陶渊明之流,说他们是伪君子,只顾在山野中逍遥自在,对世事不管不顾。对于这种论调,我持质疑态度。当时官场的黑暗人尽皆知,要时刻保持自清实在困难,想“淈其泥而扬其波”更是近乎天方夜谭,个人又如何与集团势力对抗?所以他们做出这种归隐的举动并不奇怪,甚至是一种明智之举。

一个人要想取得较大的成就,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适合的环境甚至是运气。余秋雨一生在的忍让取舍都是在为了胸中理想寻找一片天空,一片至纯的天空。在这片天里,只有最单纯的学术,没有流言蜚语、恶性竞争。这片天,是半山的小藏书楼,也是那漫长的文化苦旅。我想,那些隐居山林的老先人们,也一定身有同感吧。

不错,他们固然可以选择坐享高官厚禄,只要忍下并默许那些人的无理取闹,成为一名“加害者”或其帮凶。但他们不愿意,他们选择了更艰苦清贫的人生道路,选择不计前程好坏地揭露社会现实,选择以最温和的方式向现实表达不满。这不得不令人感到钦佩。而这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值得加以借鉴的呢?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黄金年代,国家与世界都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技术也在无时无刻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铺天盖地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涌来,这更考验着我们对信息真假的鉴别能力。我们不做“键盘侠”,更不能与他们狼狈为奸,至少也该做到消息一出首先质疑,而不是盲目相信。越多人可以做到这一点,谣言的破坏力才会越小。

除此之外,倘若我们真的不幸陷入谣言之中,不妨坚定自己的意志,做好自己,莫要过多地被他人的言语所影响。毕竟身正不怕影子歪,时间或许会为真相蒙上一层纱,但真相一定会随时间的积累变得愈发明亮。做好自己,我们的行动才是最响亮的发言。

以前,举国上下民智未开,极易被谣言洗脑;现在,中国近乎无文盲,社会的总体文化水平前所未有的高,我们理应不再由造谣者摆布。多一丝警惕,就少一桩悲剧。不难发现近些年的谣言数量大大的减少了,这不仅要归功于立法,更要归功于大众防谣的意识的提高。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余秋雨先生所评价的“集体无意识”最终一定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