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能够光辉永存的,是纯净清澈的心灵”,来自爱尔兰的斯托克如是说。然而在生活中总有人用情绪裹挟心灵,使之失去原有的色彩。诚然,人非圣贤,我们不可能永远以完美无瑕的面具对待世间万物。但人之所以为人,其原因也正在于人类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我们可以表达情绪、呈现更加立体的自我。可如若任这情绪肆意蔓延,超越安全界限,则可能会引得洪水猛兽出击,最终让自己与他人都遭到惩罚。
情绪是潜伏在我们心底的毒蛇,稍不注意,它便会反噬其主。所以我们只有了解参透,才可能控制。从本质上讲,情绪是对外界刺激做出本能反应的因素,它是十分复杂的生化反应。而从科学角度来讲,情绪是人的主观意识过强,在不理性的基础上,做出的无意识的某种特定行为的反应。如果不去控制这条毒蛇,它就会吐露那条沾有巨毒的信子,做出莫大的伤害。就好像开车斗气事件,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伤亡,摧残人们脆弱的良知。不控制情绪的后果难以预料,只有控制好它,才能成就更好的自我,成就美好。
那么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了情绪,制衡不了它呢?最权威的回答就是,因为这是生物的原始本能,这种“劣根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坚不可摧的。而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家不愿意吃亏。最好的例子就是“开车斗气”事件中,宝马车被公交车别过一次后,心存报复,非要再别公交车一次不可。如果能够以平和的态度对待这些事件,如果能够深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那结局可能又会是另一番局面。,可恰好双方都不是省油的灯,公交车司机也不甘示弱,在明知自己有错的情况下,非但不道歉,还仗着车的体积大,做出对全车人不负责任的别车行为。
梅·萨藤在《过去的痛》这本书中说:“穿越痛苦的唯一途径就是去经历他,吸收他,探索他。”而我们也要将情绪收为己用,将其牢牢的握在手中。蝙蝠侠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勇敢的,他因为蝙蝠的袭击失去父母,经历了无数的磨难才从胆小恐惧中解放,探其本源,最终化恐惧为力量。我们也应该向他一样直面情绪,探其本源,与它共存,化为力量。
中华民族是沉稳的民族,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也应该秉持这份冷静。作为新时代的好青年,我们也应当开阔自己的胸怀,主宰自己的情绪。因为,人类个体是驾着车驱向前行进的个体,无论遇到何种事物,都应该冷静为先,纵使做不到万事分析利弊,但也不应该情绪先于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