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微博早已普及,人们蜂拥着用一个又一个的访问数造就着一个又一个“作家”,有谁,去品味绿窗红烛,笔墨生香,波波愁思的中华古诗词的世界?
当漫画、连环画早已成为如今中小学生手中必备读物,“阿衰”、“豌豆”早已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明星,又有谁,还会记得那用灵魂沉吟国家命运的屈原,那为国家破败的苦痛高歌的李
清照?
当电子书阅读逐步取代纸质书阅读,人们流于浅表,只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面对别字满篇的文章高呼经典,又有谁,会想起那字字精粹的唐诗?还有谁,会想起那句句唯美的宋词?
在浅阅读日益时髦的今天,人们进入读图时代,一味追求视觉,而放弃阅读应有的品味与积累,忽视了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来文化与精神的瑰宝。
没错,我们失去的,正是那支撑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
那个灯下埋首的身影至今还依旧清晰,十一载的岁月是怎样漫长的一段年华呀!司马迁遭受凌辱,用自己生命的旋律,奏出了《史记》之歌。文学,是历经岁月磨砺的宝石!而今,浅阅读之风早已将文学之风掩盖,随便用键盘敲几个字,加上几十万的点击量,便轻松塑造了一个博主,粉丝们便高呼:“这真是经典!”我想问,你们真的知道什么是经典吗?在这所谓的“经典”中你们又获得了什么呢?
那个批阅数十载,增删数十次的形象至今依旧镌刻心中,曹雪芹便是这样以一字一句的砖瓦堆砌出了中华文学史上那座不朽的长城!文学,是历经文化磨砺的宝剑。再看当今,无
数徒有虚名之人冠以“青春文学”、“疼痛文学”等可笑的旗号创作出书。面对白话满篇,别字泛滥的垃圾文字,众人皆呼:“这真是一部‘巨著’。”我想问,若此类文学便是“巨著”,那么那些小学生作文,倘若出版,只要有读者,是否便是“名著”?
在文学电子化的如今,在我们追求生活节奏的同时,不可失去的,是那一个个用生命歌唱的高贵灵魂,是那一篇篇历史不可磨灭的经典,是那不朽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