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凌晨三点的上海吗?你见过凌晨四点就起床学习的学霸吗?你见过清晨六点才准备下班的白领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类似的句子开始变得流行,似乎这些句子是那群勤奋人群的代言词,也是网络上争先报道的正面形象。
同样,我也见过不少因为看见这样报道而对自己每天的作为所思考,甚至有不少为此感到焦虑。所以,有人也开始了为了所谓的“自律”,尽可能压缩娱乐时间,甚至是睡眠的时间来学习、加班。如果累了亦或者困了,他们就会喝杯咖啡继续熬夜苦读。但这样的勤奋努力,真的有用吗?
我的一个朋友就对我说:“是不是像你这样的学霸,总会挑灯夜读,而我却在追剧追星,这是不是就是我不如你的原因。”我笑着看着他,只说了一句:“做到你觉得够的努力就好。”是啊,如果光靠努力就能成功,那么富士康的工人才应该是百万富翁。
机器尚有需要整修维护的时候,而作为一个会疲惫的人,我们就更需要休息了,这是不能缺少的或者不足的,因为这是人的生理需求,和吃饭、喝水一样,不是你靠打鸡血就能熬过去的。而我们所听说的那些名人的成功案例,他们虽不少都是靠着努力才赢得最后的成功,但是那些传说却有一定虚构的部分。
科比“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的故事人尽皆知,但科比的老婆瓦妮莎却说,科比只试过几次凌晨四点去训练,而且训练回来就要补觉。训练需要有度,而学习工作同样要有时间范围。正如《劝学》中所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过长的时间反而是浪费。
总的来说,时间管理的本质,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时间”本身,而是关注自己的真实需求。不少人心目中的时间管理,不是压缩娱乐亦或是休息的时间,就是把各种看起来有趣的事项,一股脑地塞进自己的时间表内。或许这样在短时间里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长久之计,是会出问题的。
我们努力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高效的安排,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压榨自己,强迫自己去做不想去做的事情。强迫自己努力,就像是老牛拉破车,就算拉动效率也不高,反而出力不少。
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舍得放弃不重要的事项,这才是时间管理的王道。注意效率,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事倍功半而不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