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高一 议论文 1194字
2021-02-28 13:00:21

“下辈子咱俩还做母女……”

这句话就好像一根根细小的针,扎进了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泪水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在我的认知里,亲情是最重要的感情,也是最容易被我忽略的感情,我与母亲的相处模式也是相爱相杀,总是把家人对我的好当作理所当然,从未想过去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当我看完这场电影,我有些庆幸自己还可以和母亲一起生活,也有些内疚自己总是让母亲操心、生气。

以前一直都对与父母间的相处没有什么概念。我是走读生,天天都可以见到父母,吃上母亲做的饭菜,自然没有什么顾虑。但当我一个人回了老家,与父母一别便是大半个月后,我终于感受到了在父母身边的幸福。

与父母这次短暂的分别,让我意识到,未来我和父母真正待在一起的时间将会少之又少,面对面交流的时间甚至会屈指可数,我应该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不能够像电影里的贾晓玲一样,等到母亲离开后,才懂得珍惜,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景,也只能换回自己的悔恨和他人的怜悯罢了,并不能换回再与母亲幸福相处的日子。

现在的我虽然已经上了高中,但与周围的同学相比,我和我妈之间的相处不仅没远,反而更近了。不知为何,我总喜欢和妈妈打嘴仗,喜欢听她对我指指点点,我也总能精准的预判到她下一句要唠叨我的话语。她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遇到一切困难都可以寻求庇护的人,是我可以放肆的靠在她的肩膀上痛苦的人,是我不管做出什么选择都无条件支持我的人,是我的母亲。

贾玲的母亲很早就离开了她,所以很想报答母亲对自己的恩情,贾玲为了怀念自己的母亲,而拍摄了这部电影——《你好,李焕英》。演绎的是2001年的某一天,刚刚高中毕业的贾晓玲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一心想要成为母亲骄傲的她因母亲突遭车祸,意外离世而悲痛万分。在贾晓玲情绪崩溃的状态下,竟意外的回到了1981年,同年轻的母亲李焕英相遇,二人形影不离,宛如闺蜜。作品简介说,这是贾晓玲的穿越故事,但我觉得,这更像是一场梦,一场……为了弥补自己,弥补母亲而编制的梦。

电影中,李焕英常说,不管自己的女儿有没有出息,只要她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就好,虽然,这确实是每个母亲的心里话,但作为女儿,快乐健康很重要,变得有出息,能够有所成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很重要,这样也算是对母亲的一个回报,一份交给自己的答卷,也是另一种珍惜亲情的方式,不是吗?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家人,不辜负自己,不辜负青春!要对得起母亲对我们的付出!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常回家看看的约定一拖再拖,但是工作并不能成为我们与父母之间沟通交流的屏障,有空就多回家陪陪自己的父母,放下手机,多陪他们聊聊天,多陪他们逛逛街。时间过得太快,我们成长的太快,他们老的太快。我们要抓紧时间,毕竟,时间不等人!

下辈子会怎么样我们无法知道,但我们可以努力过好这辈子,珍惜这辈子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不要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妈!如果真有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宝儿……”

教师点评:小作者这篇观后感的特点主要有:一是情意真挚。小作者的叙述平实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无需高超的技巧,却真真切切地表达出了对母亲感谢、对未来可能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情况的惶恐,我们常说真情实感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这一点上小作者做得很不错!二是感悟独特。小作者在文章中讲述了自己曾经对父母不甚在意,但因为一次短暂的分别最终意识到在父母身边有多幸福这件事。小作者借自己的这次亲身经历向读者传递了“珍惜”父母的感情、多花时间陪伴父母这一思想,可见小作者的思想境界很高。不过文章中对于《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情节的叙述有些过多,有的内容与文章的关系并不大,可以直接去掉,相信删减之后文章看起来会更加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