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缓缓摊开。
一砚墨,细细研磨。
一只手,轻握羊毫。
笔,饱蘸墨汁,抬起,落下,墨迹在纸上洇荡开
一笔勾勒,笔端行云流水,清新脱俗。
墨色浅浅,看似只有黑白两色,其实,一滴水墨却包含了世间所有的颜色,或浅或深,或浓或淡而隽永,单纯恬静,“洗尽铅华,至美如斯”。
而在那一片墨色中被悉心包裹着的,便是德。孔子来说,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原则;于孟子来说,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车民生观念;在《礼记·大学》中则是“大学之道在明得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治世之道……于是,“德”在中被一笔笔添画,终被勾勒成一个大致的模样,在一水墨画似的岁月中点点浸染,丝丝入画,代代相传。
二笔点染,挥毫笔走龙蛇,抑扬顿挫。
墨在纸上自然地渲染,一个场景就是一幅出色的画。一点、两点、三点…这重重的几笔点染,便使画浑然一体,错落有致,立意初显。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立德,便要弘扬支撑伟大时代的道义和精神,无愧于世,无愧于心。无愧于世主于“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关心天下大事,关心民生疾苦,原做他人的打火石、青云梯,各温暖与爱传递下去。无愧于心,在于“智者不惑,勇者下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的底线与“一心为公自会宠厚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凌然”的坚贞。人生在世,总要迸发出自己的光彩,有一份做人的原则。
三笔晕开,合卷墨香四溢,流芳百世。
当水墨干透,墨意便悄然在纸上蔓延。此后,任光主苒,白驹过隙,也消不散她的容颜,那一个瞬间,也永元鲜活如初。
厚德如浓郁的墨香,在骨血中生生不息地流淌。捻娄墨色如香,立一种道德于心,方能如开在光阴外的花朵,永不凋零。
教师点评:小作者用寥寥三笔对“德”之一字做了不同角度的剖析:一笔勾勒,从孔子到孟子再到《礼记》,“德”字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用小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终被勾勒成一个大致的模样”;二笔点染,“德”字的分量不断被加重,渐渐成为人们做人的一个原则;三笔晕开,“德”字有了更多的衍生,它将不会再随时间的流逝而消散,“任白驹过隙,也消不散她的容颜”。小作者独特的感悟为读者体会“德”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和视角,相信也为读者带来了更多启发,这无疑是珍贵的知识财富。不过有一个不完美的地方就是“第三笔”的内容写得有点少,相比前两笔不够丰富,小作者可以再补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