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推己而慎及人

高一 议论文 726字
2021-01-22 00:03:20

《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自古以来,推己及人便是君子行为之纲要;至少,推己及人者,必站多方立场看事物,持己心度彼意,是出于内心之善意的。然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与人之间终归存在个体差异,我们该如何避免“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呢?当勤推己而慎及人。

何谓“推己”?即察己心,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写下:“想左右天下的人,需先能左右自己。”凡事先近取譬,从自己下手,自己明白,才有可能使他人明白,从而使“及人”更具可行性。但是如今疏忽于“推己”者不可胜数,人们急于表达观点和获得认同。譬如各大新闻事件的评论区,情绪的抒发大于事实真理的探寻,大发议论空谈道理者比比皆是。他们都忘了把自己代入事件,思考自己会有何感受,可激动导致偏见,偏见带来误解,这样只会在“及人”的路上渐行渐远。因而,遇事当先“推己”,自己有了真切的体悟,“及人”的过程也就更加和谐与融洽。

何谓“及人”?即传吾情,是把自己对事情的感受加于他人身上。这是要慎而又慎的。受限于家庭背景、知识水平以及事实来源等因素,每个人都存在看待事物的分歧,这在当今推崇多元的社会理应广被接纳。如此一来,我们即便做到了“推己”,也难于保证认识与感知层面的同一。观之社会,各类网站评论中的“道德绑架”便是典型的“及人”失败案例。两块石头无论怎样磨合都只能磨平棱角而无法合二为一,一味追求“及人”,本质上已经不是善行,而是价值观的强行推广,其本身是反多元与反存异的。所以“及人”应当谨慎。

虽要慎于“及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自扫门前雪”。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总有真善美是永恒而不磨灭的,是人类的共识。“勤推己而慎及人”便要求我们多把自己放在事件之中,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再慎重考虑他人的感受,合理地做出“及人”或“不及人”的判断,不成也已。

推己和及人是一条河流的两条支流,最终都要汇入“和”的海洋,略推己或重及人都会导致河流的断流,从而背离“和”的目的。察己心,传吾情,尊尔意,融自我与他人,携尊敬与关怀,勤推己而慎及人,成一代仁和君子。

教师点评:作者以“勤推己而慎及人”为题,就人们面对自我和他人应持有的态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者开篇先做引入,进而从阐释概念开始展开自己的论述,在抛出论点的同时也为文章梳理出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论述思路,文章因此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述中既有丰富的引用,又有取自于生活的贴切事例,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还让文章更富底蕴和现实意义;文章语言精练,用词精当,论调客观,运笔流畅,让作者的观点得到充分地传达。文章论述精彩,而作者能够选此主题,并且是从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中捕捉和萃取出这样的主题,也可见作者看待事物的角度之独到、对待事物的态度之客观平和,文章因而更带人文主义色彩,着实难得。很棒!“怎么做”的部分可以再做一定的补充,会更有利于观点的传达和主题的明确。期待作者更加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