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如有难,汝当作先锋

高一 议论文 1009字
2020-11-20 12:42:14

昏黄灯光下,我听到沉重的镣铐之声,耳边传来司马迁的低吟:“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滚滚浓烟中,我听到英军叫嚣之声,耳边传来林则徐的高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深夜凌晨时,我听到国军的威胁之声,耳边传来鲁迅的疾呼:“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古往今来,每当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时,多少中华儿女奔走呼告,多少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多少革命先烈埋骨他乡?是他们用鲜血写铸:“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是历代先人的表率,他们以爱国之雄魂,坚守着信念,捍卫着理想。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近代爱国女英雄秋瑾,身躯柔弱,眉宇坚定。被捕时,虽几经严刑拷打,却始终咬紧牙关,坚不吐供。“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她用炽热的鲜血为浴血奋战的战士们鼓舞了士气,为民族解放指引了前进的方向。“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秋瑾用她顽强的意志和钢铁般的革命精神将爱国之旗树立在华夏的土地上,以国家独立为已任、以一己之躯投身革命,其爱国情怀,光照千秋。

漫溯历史长河,许许多多如秋瑾一样的爱国志士甘做先锋,在民族危难面前,不顾个人安危,抛头颅,洒热血,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国家。

然而危难面前,也有一些人畏葸不前,不但不能冲锋陷阵,昂首向前,反而将国家和民族置之脑后,卖国求荣:秦桧贪生怕死,与辽协议,公报私仇,残害忠良,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祸国殃民,终致千人谴责,万人唾弃;袁世凯,虽身居高位,却枉顾国家利益、民族危亡,不惜割让国土为自己赢得称帝的资本,成为有史以来最卑鄙的告密者、最凶残的独裁者;陈公博禁不住高官厚禄的诱惑,背信弃义,叛国投敌,置人民群众于水火,抛国家利益于脑后,终致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这些背叛者怀着对金钱、富贵、享乐的企盼,迷途不返,祸国殃民,才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爱国之可贵,先锋之伟大,英雄之壮烈。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汤汤。当今社会,纷繁复杂,人心不古。 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能在国家有难之时挺身而出,反而将一己私利置于顶端,国家利益、百姓安危都成过眼云烟:贪官污吏以职务之便一手遮天,官商勾结、收受贿款,以国家之名,行腐败之实;黑心工厂追求暴利,急于求成,枉顾环境、擅自偷排,以促进国家经济之名,行破坏环境之实;走私文物者,渴望一夜暴富,牟取私利,以“弘扬文化”之名,行损毁文化之实…… 他们以一己私欲凌驾于国家整体利益之上,以良知和信念做绑。

虽今日不是奔向战场之时,难道我们就要抛弃爱国的精神,不顾我泱泱大国的生死存亡?

不!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应是一股刻入华夏子女骨髓的力量,是甘于付出的无私,是舍我其谁的奉献,是有难当前的无畏。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愿吾热血之青年,怀爱国之心,持勇敢之节,秉先锋之气,一往无前。

教师点评:“祖国如有难,汝当做先锋”,作者以一句激昂的陈词为题,引出自己关于爱国的深切认识和炙热心声。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先谈危难之时英雄儿女的抉择,后谈背叛者令人不齿的选择,通过一正一反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主题、亮明了态度,论述严密。在此之后,作者又结合当下,对“背叛”在如今社会发展中发生的变化做了剖析,从而使得文章角度全面,更具时效性和现实意义。文章情感饱满,主题昂扬,观察敏锐,思考深刻,颇具情理交融、发人深省之意,也很好地展现了当代少年人的胆识、眼界与赤诚之心。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