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每一个人心中都藏有一片内心柔软处的净土。里面可能是金碧辉煌的,也有可能是荒草杂生,破败不堪,可是,它依然是你心中的一块净土。
有这样一座楼,它藏于它的人民的净土之中,不仅连接了过去,还连接了未来。
某学院的一座老教学楼,它承载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汗水,泪水,欢笑以及笑声,成为了学生心中的净土。远在北方的八达岭长城,巍峨盘旋于山头,承载了千百年前的汗水与血泪,承载了千百年前抵御匈奴的喜悦与快乐。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再次登上它时,能与他共鸣。这边是我们所说的心中的一方净土。
那一栋老教学楼,经过岁月洗礼,风霜雕刻,保留了历史的印记,变得更加有韵味。宋代的苏轼,年少时名声极大,挥手泼墨,成了一首又一首的好诗。因遭人嫉妒,发生乌台诗案,多次被贬至南方,一路上颠簸流离,写出了千古流传的《定风波》《赤壁赋》等。他在经过岁月洗礼后,内心逐渐成熟,思想逐渐深邃,他的词才多了几分韵味,几分内涵,最后才能流芳百世。由此可见,老教学楼是历史流过的痕迹,它是历史心中的净土。
还记得19世纪末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吗?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烧杀抢掠。一车又一车的大卡车进入,直至金银财宝溢出了才肯罢手,每一个士兵的裤带都装的满满的。直到拿不动了,一把火,将中华文明的瑰宝一烧了之,只留下了几根断壁残垣。雨果曾经说过:“圆明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宝藏之一。”对于文化的流逝,大家痛心疾首。如今,这样的一件历史产物,要面临拆除的灾难,它是历史的见证人,它是它的学生心中的“圆明园”。这样的一方神圣的净土,我们又怎么舍得呢?
时代在顺应历史的发展,人们在万千的金钱与科技中迷了眼,丢失了心中的净土。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早已变得商业化了,商家贴合潮流,更改文物,而文物,早已失去他原本的模样,而人们也失去了自己内心的净土。
保留心中的那一方净土,不要让自己迷失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以净土,见过去,望为未来。
这里是茶灬茗,愿我的文字能温暖你❤️
茶灬茗开始写议论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