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在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是位知名作家,先前经常给家乡捐款,以便用于家乡建设。可他今年身患重病,开支庞大不说,还终日躺在病床。于是他在论坛上发布了这样一条帖子:“我今年身患重病,开支庞大,给家乡捐款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帖子发布之后,遭到了无数网民的攻击:“今年你怎么不捐款了?”“你这也太不讲诚信了。”“不是说了今年捐1万元吗?”
这种现象实在是不胜枚举。
一位富人给了一位穷人一袋大米,穷人对此感激不尽。穷人将米吃完,又向富人要米吃,这次富人只给了穷人一斗大米。穷人道:“先前不是给了一袋大米吗?这次怎么突然给的比原来少了?”从此两家老死不相往来。
这就是所谓的“升米恩,斗米仇。”
在中国有许多银行,这些银行几乎都遵循一个原则:如果有新老客户同时申请贷款,他们会优先选择给那些老客户贷款。因为老客户相对新客户来说信用较好,他们可以做到按时还款。
在乘车时我遇到这样一个事情。有一对老夫妇,妻子对丈夫照顾的无微不至。这位妻子在车上无意间说道:“这是我们的离婚之旅,因为我这些年来一直对他非常照顾,但是他并没有满足过我的任何需求,这是我们离婚的主要原因。”
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有限的。比如银行给客户贷款。若该客户一味的贷款而不及时还款的话,当该客户贷款超过一定的限额,银行会将客户拉黑并销户处理。
善良并不是一味的付出,受伤善更不能无休止地索取。善良并不是无限的索取,只有知恩图报的人才有被善的资格。善良应该明辨是非,如果被善着不懂得知恩图报,那就要放弃对他的善良之举。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善者,义也。“义”,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只有你教会他捕渔,他才会去捕鱼,以至于不伤害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但有些时候,我们真的应该做到“善而不为”。
教师点评:关于“善良”的探讨和论述很多。而这篇文章的作者选择了一个很独特的方面——善良的“度”,并以此展开了探讨。作者先列举了几个事例,然后论述了自己的看法,点出了文章的主题,这样的安排先引导读者进行了思考,读者对论述也就产生了更强的认同感,很不错,略微的不足就是这样不利于主题和论点的突出。可以修改一下文章的题目,或者对每个事例都做一个简单的评价,将论述的要点强调出来,这样会更有利于达到论述的效果,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