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家为根,国以家为本。谁言无小家,国即是吾家。
一一题记
泱泱中夏,赫赫史青,浩浩千载,荡荡万华。华夏屹于日出之地,似巨龙腾飞直破巨浪,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坐观寰宇天下,运筹八荒四海,流光一瞬,华表千年。
爱国情怀,紧系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忆往昔,家国存亡危急,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有如五四青年高呼爱国口号,铿锵有力;念近年,大厦将倾之际,多少革故鼎新运动涌起,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看今朝,盛世将颓之时,为国纾困终用一生献宏谋,有如天眼探空南仁东,蛟龙入海徐芭南。虽千万人吾往矣,志存高远立雄风,胸怀家国有担当。
文化传承,深植于各个民族的区域特色。余秋雨在新版《文化苦旅》中写道,“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诚哉斯言,所有的执着与热爱都应该立足于我们文化的根源。从魏晋玄风到唐月宋水,从炎黄夏商到苍穹九霄,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一直生生不息。偶然得知家乡有一处起义遗址,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文化的传承,村里人把它翻新、立牌匾,路过的人都会对其行注目礼。对于国家,自豪感是无法泯灭的情怀;对于家乡,归属感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规矩传家,扎根于家家户户的风气习俗。人以家为根,国以家为本。家规严明、家风淳朴,对品格之塑造,国家之发展都大有裨益。待人接物和善、做事周到、为人正直乃立身之本,处世之道;小家和睦美满、风气良好,邻里关系和谐,乃社会发展之内在要求,国家繁荣富强之必要前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以规矩传家,以小家促大家,以崇德向善的家庭氛围带动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如此便也是尽善尽美。
“壮士怀激愤,安能守虚冲?”倘若家国安乐,吾乃立天地之心,为万世担重任;倘若家国有恙,吾必当以楚囊之情,护华夏海晏河清。敢将日月再丈量,唯我今朝少年郎,敢问天地试锋芒,披荆斩刺谁能挡?纵使当下病毒肆虐,人心惶惶,前仆后继之人亦数不尽数。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古稀之年的李兰娟院士皆是大国之重器、我辈之楷模。虽自知力量之微,不过是批蜉撼树、螳臂当车,却仍有无数平凡人逆流而上,宵衣肝食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将家国利益置于首位,把小家和个人情愫舍下,以今日身,逐明日阳。我很庆幸自己没有丧失热泪盈眶的能力,只是一种共情的能力,是抛弃言语流露出的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厚的情谊。
生于华夏,山河与共,谁同我等?借鲁迅“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之言勖勉,吾当以立报祖国之志向,孜孜矻矻、砥砺前行,化身为一片浪花,呼啸奔腾于滚滚洪流中。以个人融集体,以小家聚大家,以寸心报国家,将岁月赠山河。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古人尚且发出如此感叹,点点微茫又如何能迎中国之曙光?然九万里风鹏正举,万涓归海即是坚如磐石的中国力量,万家微茫凝聚便也可耀采于月。漫漫长途行则将进,沉默以奉,不问有何以返。
“江山不问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吾愿以寸心报华夏,予将岁月赠山河。冀以万家之微芒,迎中国兴盛之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