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言

高一 议论文 747字
2020-07-10 12:37:07

河流的自由首先基于它将自己限于河床。同样,言论的自由应基于真理对良知的坚守。

风拂湖面留纹,燕过晴天留痕。我口我心,我们的言论无可避免地会对他人产生影响。良言如此,温暖人心,照亮前途;恶语如刀,割破良知刺伤仁爱无论是崔永元首次主播遭观众当场恶言中伤,还是杨澜访谈中,遭被污者低俗的批驳,一股寒意刹那间意侵入人心。

言论者在谢幕后纷纷回归了自己是生活,但被重伤者再需要多大的勇气找回自己的步调。自认为认真细致的“打假”战士,以不确凿的“证据”将韩寒的作品判处死罪,势必导致韩寒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韩寒也坦言自己说话少了一些回音,言论将韩寒推下山崖,损毁其形象。清白的事实也许就此浑浊,“打假”战士有自己的言论自由,但请先坚守原则,辨清黑白。恶言如烈刀,总在划破别人的生活。

当然批评是社会上必不可少的旋律,人们只过而后能改。但批评的出发点应源于善。怀有善良之心,坚守良知的批评者,往往具有智慧的姿态。他们将自己的批评包装为意见,将自己的不满之处化妆为你再进步的起点。如此的言论,尊重了别人也庄严了他们自己。

言论在自由的时代,我们的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成为明天众人的齐唱,最后成为中伤别人的刺刀。三思而后言,权利与义务永远同在。倾诉自己的看法是权利,但尊重别人也是我们的义务。

事物的瑕疵可以作为我们批评对象,但他人的自尊,不可以作为我们刺破的靶子。犀利的言论可以作为我们呼唤正义的利器,但低俗的谩骂不可以作为我们泄愤的工具。三思而后言:我们是否超过了良知的检验,我们是否以尊重他人作为前提?我们的言论是否在鞭挞黑暗,召唤光明?

当河水挣脱河床,真正的自由时,必回冲毁一切留下满目苍夷。当言论者追求言论的绝对自由,必回带来人心惶惶的局面。

为了良知的完整,为了他人的尊严,为了社会的和谐,请三思而后言。

教师点评:针对社会问题进行论述的议论文章会更具高度和深度,但这也更为要求创作者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作者以“三思而后言”为题,对当下社会言论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做了一番探讨。文章主题独特,视角独到,作者思考深入,论述剖析详尽,论据具有时效性和说服力,文章针砭时弊,很有现实意义,非常难得。很棒!文章的条理还可以再做加强,可以选取一定的结构模式,例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段式”,先说明现象,再做分析,让文章逐层递进。现在文章每段都“自成一家”,没形成联系,文章有些零散无章。作者可以针对这一点对文章做修改,从而更好地凸显文章议题的价值。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