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诸侯纷起,群雄逐鹿,楚国厉数百年之辗转艰辛,自楚威望以降,复原空前辽阔。带甲百万,粟枝十年……
他,一个人,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蹀躞在寂寂的汨罗江畔,纵身一跃,守侯着最后一片纯洁的孤独。那时,汨罗江惊悚了,容纳不了你崇高的身躯;三湘大地震栗了,承载不了你沉重的人格。季节的风吹过里一阵又一阵,迎风的幽香消逝了,他却像紫丁香的芬芳在往事里飘荡。汨罗江,所有的悲叹全然在这里消解,所有的哀怨全然在里沉淀,所有的硬气全然在这里升腾。从此华夏的江河湖海里,无出不寄寓着他贞洁的灵魂,在长城南北广袤的原野上,无出不矗立着他伟岸的身躯。
他,芈姓,屈氏,名平,子原,曾是大家“逸响伟词,卓绝一世”的英雄被滚滚江水吞噬,永远被封锁在了江中。
他曾,博文强志,娴于辞令,在文学史上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他笔力雄健,生平留下的煌煌笔墨,正不知有凡几,唯那盛然的《离骚》更令人称赞不绝。“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秀美的文辞与高洁志行相互辉映,浑然一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他曾,生于王室,忠于楚国,为楚国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自古以来,又有几个大臣像他一样?恐怕屈指可数矣。“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他存君兴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又有谁能胜过?寥寥无已也。治国、政治、外交、无所不能,这杰出的的贡献恐无人及。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他对百姓民生的担忧牵挂。“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是他严于律己,不与卑鄙小人同流合污的意志。“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是他愿为美政献身的赤胆忠心。
然,世事变迁, 冷风袭过,汨罗江水冰冷彻骨。终是寒了心,沉了江。万千香粽拋入江中,从此端午为他悼念。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患了清高的洁癖是一种心病,宁可在冰冷的江水中悼思着已故君王,也不愿随着世人沉醉。
冻的究竟是那水还是爱国诗人意冷的心呢?多少年了?人们只记得在端午节尝一口粽子,看着在江面上奋力前行的龙船,可谁有曾记得那年那月那人心怀大义坠入汨罗江中,只为护住胸口那颗炙热爱过心呢?
端午莫忘屈原情。
教师点评: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对屈原的生平经历做了介绍,在表达对诗人的敬仰尊敬之余,对端午节的意义也做了一番思考。作者的介绍从经历、地位、成就等方面展开,角度全面,描述详细;作者的感情浓烈真挚,融进文字中,似评似述,似叹似诉;作者的构思巧妙用心,第三人称的手法,规范的格式结构,更添客观属实、严谨细致;作者的感悟真切深刻,由端午的习俗做引入,感情的升华合理自然,直击人心。文章文风大气,文采飞扬,底蕴深厚,立意深远,让人读时沉醉亦有所收获,读后触动亦有所思考,可谓意义深重。非常棒!“屈原情”这一搭配稍有不妥,可以做一下修改。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