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又是一年,还记得曾经懵懵懂懂的我,深陷他人目光的“泥沼”……
“这位同学,请你站起来回答一些问题。”老师带着他的尺子,缓缓走向我的身边,每一步似乎都是那么沉重。我缓缓起身:“我,我……”支支吾吾的语音与笨重的动作似乎是我仅能的回应。“这个问题这么简单都不会吗?”随着尺子应声而下,夹杂着同学们的嘲笑声,我的脸红的发烫,强烈的愧疚与罪恶感长时间萦绕在心头,记得,那之后的一天,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这类事件时有发生,我以为的心态上的磨炼——经历多了就能应对,并没有如我所愿,直到我决定主动“出击”的那天。
当我再次被点起,我奋力的咬紧牙关,并一直告诉自己:不要在意别人,不要在意他们说什么……一遍又一遍。显然,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负罪感与愧疚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愤怒与自我主义的形成。对,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就是我选择应对的方法,主观地去强烈否认他人的评价,但同时也抹杀了我通过他人评价的反馈来改良自身的可能。
这是一次错误的尝试,一段时间后我的改变告诉了我,我不能这样做,我应该重新选择我应对的方法。
我想:“一个能够正确对待他人‘目光’的人是什么样的?”并尝试着主动在人多之时表现自己,按照自己的构想,一步步比对、反思、改进……直到后来我成为现在的样子——他人的评价我能给予反驳或是一笑而过,也能通过他人这面“镜子”带给我的反馈去找到不足。
萨特说:“他人的目光,是你的地狱”。曾经那个备受困扰的孩童逐渐随风云消散,印刻于记忆的石碑上,我们还是要正确对待他人的“目光”,走向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