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种豆,采菊东篱,心远自偏,这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所创之句。在战火四起的时代里,你的壮志仅似一蜻蜓点过水面的涟漪,威严的皇宫,无上的皇权,黄龙褂下的苍穹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腾起的波澜。你毅然放弃了官场上的随波逐流,于是,你选择了一片清幽的树林,一壶醇香的美酒,一种人生的潇洒,这才有了你五斗诗魂的佳话。也许你的选择没有使你得到荣华富贵,但你的选择却成就了你人生的纵酒高歌。
一曲琵琶,一袭红衣,飘曳多姿,这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几次伴着夜月环佩空归,几次望着远方暗自落泪,美丽的你出嫁塞外,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没有亲似骨肉的故乡,你的心里永远落下了一片孤寂和悲伤,不禁让人惋惜长叹,可这是你的选择,是你选择这样的命运,尽管你不能和女伴香溪浣纱,不能用那溪水梳洗你如云的长发,却使得两国得以和平相处,老百姓免受战火之苦,你认为这是值得的。
两千年以前,这是楚国逐臣屈原,楚君昏庸,佞臣当道。居庙堂,不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居草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寂寞郁结于心,你选择了纵身大江,已彰显对楚国的忠诚,江面的阵阵涟漪是岸边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你选择的不是静谧,不是安详,没有在官海中迷失自我,才谱写了一首水中《离骚》。
无论是陶渊明也好,王昭君,屈原也罢,他们选择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他们心中他们的选择是最对的。其实,不是历史选择了他们,而是他们选择了历史。他们的选择永远记录在史册。
选择一个人,一件事,不需要“白头生死鸳鸯浦”的轰轰烈烈;不需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不需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的一念永恒。只要跟随自己的内心就好。
教师点评:“他的选择”,这里的“他”是谁?选择了什么?题目在这里给我们留了不少悬念,而认真阅读文章之后我们能够发现题目中的“他”,是陶渊明,是王昭君,是屈原,更是每一个人,他们的选择无需最好,但一定是他们心中认为最对的,而这也正是文章的主旨。文章的框架无疑是清晰的,以“分-总”的形式行文,先以三个段落来讲述三个人的三种选择,以及他们的三种人生,再到文章的最后进行总结,升华主题,同时力争得到读者共鸣,文章思路一目了然。但是也有几个问题:一是文章没有开头,而第二段的篇幅又太长,不够简洁,使得文章的吸引力不够;二是文章并非书信,也不是对话,那么前面三个段落就不应该以第二人称的形式进行讲述;三是最后一个段落与前文有些格格不入,仿佛在写“爱情”中的选择,有割裂整体的嫌疑,可能需要进行修改。